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不会导致疼痛,被误解的伟

全文共字丨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左右

最近遇到不少的患者问我:颈椎的生理曲度变直能不能纠正?因为在看诊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时间做详细的解释,所以现在特地写这篇文章来详细阐述一下关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问题。其实在我们身体的很多问题上,都存在一个结构功能“正常”和“异常”的真实边界,之所以要加“真实”这个词,是因为在临床当中有很多界定“正常”和“异常”的方式是“不真实”的。就比如像很多人在看到颈椎X光片上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之后,如果同时再伴有颈肩的不适和疼痛,就习惯性的把两者联系到一起。

之所以说这种界定方式是错误的,是因为我们把“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给不加任何怀疑的当成了分析患者目前症状的“中心”(或者叫起点)。而事实上在排除了患者局部外伤的后遗症之外,我们把任何一个局部作为患者目前问题(症状)本身的“起点”都是错误的,因为在很多患者的身体当中,类似像“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现象非常的多(如:轻度骨刺、膝关节少量积液等等),而这些现象都只是一个结果而已,背后潜在的原因大多数都是肌肉筋膜等这些软组织和骨关节结构功能的紊乱。

我们不应该用线型的思维单纯的觉得常见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完全就是因为长期低头而导致,这样的线性思维会切断我们对更深问题的探究。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带着这样“长期低头”姿势几十年的人也不是生理曲度都变直了!不要拿“个体差异”来反驳这个问题,因为肌肉筋膜和骨关节问题的“个体差异”本身很多都是由后天因素导致的。

因为我们头部重力的中心位置位于头的前部,所以颈椎后面的肌肉要比前面的肌肉更加有力。而且颈椎后面的伸肌在对抗重力,而屈肌则受到重力的辅助,所以颈椎后面的肌肉要时刻保持张力活跃的状态,以防止我们的头向下坠。而如果这个时候整个后背的软组织可以继续借着自己的弹性和可塑性来为颈部提供“张力援助”的话,就不会出现类似“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代偿模式出现,而如果单凭颈椎后面肌肉孤立无援的拉扯,迟早会诱发像“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这样的代偿模式出现。

我们要相信这是一个伟大的代偿,因为在已经丧失了整个后背软组织弹性和可塑性“援助”的情况下,如果这个“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代偿再不出现,颈部的软组织可能会被拉断的,而聪明的身体绝对不会允许这么愚蠢的事情发生。

所以说我们不能把任何一个类似“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这样的“现象”作为问题的“中心”。问题的“中心”应该是患者的症状,患者的症状才会以最真实的方式告诉我们这个症状背后所隐藏的近端肌肉筋膜和关节的“直接锁拷”,以及远端肌肉筋膜和关节的“间接锁链”。我们要先斩断远端的“锁链”,也就是说我们在处理颈肩的时候要先让颈肩以下的背和腰提供不僵硬的软组织张力和动态骨结构的“援助”。

人类为了利于生存和锁定目标(眼、耳、鼻的作用),把颈椎进化成了整个脊柱当中活动范围最大的结构,并且用很多肌肉筋膜及韧带把它给捆住,而这些肌肉的张力不会局限于颈肩,而是会把张力延伸到整个后背到骨盆,再到脚底。以前我师父跟我说松肩要松的和狗熊的肩膀一样,后来自己把肩松开了才明白,原来真正的松肩不光要把肩“落下来”,还要把肩胛骨也平贴在胸壁上,师父称其为“落肩回胛”。只有做到了这点,整个后背上下的力才能真正贯穿,力的传递才不会断掉。身体的肌肉筋膜张力的传递会从脚开始往上窜,从肩开始的往下泄,这就是我们传统内家拳讲的一气贯穿,周身一家。

我们看待身体问题的“起点”不应该是任何一个局部,而应该是连结这各个局部之间功能的“联机”,这个联机就是局部和整体过渡的钥匙。就像笔者前面说的“张力援助”就是典型的“联机”。这个“联机”类似于佛家讲的介于“因”和“果”之间的“缘”,以及现代哲学奠基人康德所说的“很多现象集合构成的本质”(但这个本质不是客观规律)。我们处理患者的身体就是在处理这个佛家叫“缘”,哲学叫“很多现象集合”的东西,而不是位与起点和终点的“因”和“果”。

笔者给大家分享这些都是一些个人在临床诊疗当中总结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看了这些内容之后您能有所收获!欢迎转发分享,您的转发分享是对笔者最大的支持!

高医生诊室







































白癜风根治
北方乌发口服液



转载请注明:http://www.wxjianzhan.net/jbgs/1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