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位眼科主任的新时代

第一部分点击可看:

独家分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位眼科主任的新时代思考(1)

作者:高磊,微课通分享,经授权刊发。

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烟台市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专业组委员,《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通信编委。从事临床工作30年,在眼科常见疾病特别是在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以及复杂眼外伤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发表学术论文94篇,在那个不知何为SCI的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SCI论文,先后在包括《柳叶刀》、《世界卫生组织年鉴》、《BJO》、《CORNEA》、《日本眼科杂志》、《欧洲神经眼科杂志》等发表SCI论文11篇(没有交过任何发表费用),累计影响因子超过60,95%论文为临床方面的研究论文,70%论文系在晋升主任医师以后发表,主持获奖科研项目4项,曾10次在境外举行的国际眼科会议宣读或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四次获全国眼科图片比赛一等奖。

高主任:近视眼的“秘密”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对近视眼非常感兴趣,我们看到的文献就近视眼的成因,遗传、环境争论不休。但是作为我们接触近视眼患者最多的临床一线工作者来说,其实心里都有一杆秤,应该讲最有发言权,我始终相信近距离的阅读是近视发生最主要原因或诱因。为什么老百姓都明白的一个浅显的道理咱们的专家搞得这么复杂?恰好,我读在职硕士时,与我的导师导师商量后,就在我院作有关近视眼的临床研究,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能研究一下儿童当由远看近的过程中,整个眼球里面发生哪些运动?这种变化是否能够解释近视眼眼轴延长?

高主任:模拟调节及其调节放大

以晶状体变化反映晶体调节,采用阿托品眼膏来模拟放大调节。当儿童由视远变为看近的时候,眼球屈光构成因素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在儿童成长发育期和敏感时期,无数次由远看近这个过程累加效应(视近负荷)会不会导致眼轴延长?就像我们的健美运动员一样,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坚持运动、注意营养,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有健美运动员的身材。这就是我对近视眼一个粗浅的看法,当时获得如期数据后非常兴奋,记得当时一晚仅睡2小时,一周左右就完成这篇文章,最后在《日本眼科杂志》发表。至于说为何投稿日本,也是有考虑的,因为我们知道日本对于近视眼研究也是非常重视的,他们的近视眼患病率非常高。

近期多次看到或听到国内专家提及所谓澳大利亚每天户外运动几小时有助于减缓近视眼发展的报道,我想,如果我有机会想请教如下几个问题:1)户外运动时,我们的调解按照常理是放松的,是否与近视眼调节理论学说一脉相承?2)如果将其归咎于阳光,我们是否可以控制阳光来进行研究?3)如果孩子们在阳光下戴着谷歌眼镜一边看着金庸武侠小说,一边运动,结果又会怎样?

今年4月有幸参加了在济南召开的第八届中国眼科学和视觉科学大会,聆听了杨雄里院士团队对近视眼多巴胺的研究,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多巴胺在近视眼发病中的传统认识(本人在该领域属于非专业人士,可能存在理解偏差),所以说,不要盲目跟风和崇拜在当今的学术圈还是应该提倡的,大家不妨静下心来思考一下。

高主任:角膜地形图在测量角膜厚度上更有优势

我虽然不从事角膜屈光领域,但在我们儿童近视眼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角膜厚度测量中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为了近视眼屈光手术的安全,术前我们都要进行角膜厚度的测量,超声角膜厚度测量仪是近视眼手术的标配,我非常不理解的是为何在设备层出不穷的当今,大家依然将超声作为角膜厚度测量的金标准?特别是在角膜屈光手术领域。

我们认为角膜地形图在测量角膜厚度上更有优势。

高主任:水桶理论的应用

为什么这样讲?首先你要理解角膜屈光手术测量角膜厚度的目的和意义。我认为测量角膜厚度的最终目的,实际上是测量我们角膜最薄的区域,以最薄的厚度来保证我们术中、术后最大的安全系数。我们不妨以经济学的“水桶理论”来说明,一只水桶的容量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我们知道角膜厚度是不一样的,它存在最薄点,而最薄点或许并不在视轴,也不在角膜的最中央,其位置尽管有规律,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不妨设想一下,你手持超声探头如何确定你所测量的恰好就是角膜最薄点?再一个问题就是在超声测量过程中一定会滴用表面麻醉剂,而表面麻醉剂是否又会对角膜厚度产生影响呢?而我们的角膜地形图是非接触的,是光学的测量,很好得克服了上述两个问题。

高主任:那天正好是“神六”回家的日子

因此,我们就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于年在《CORNEA》发表。大家可以看到信封上我手写的标记的是年10月17日收,恰好也是我们“神六”回家的日子。

现在可能不同于以往,以前我们发表的文章,编辑部免费赠送一本发表的杂志。现在应该是没有了,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对电子出版物的认可。

时代在变化,现在在国外发表文章后,国外的同行都是通过邮件的方式来索要原文了,不像我96年那样,通过普通信件或明信片的方式索要论文了。

高主任:国外专业媒体报道

我们发表的有关滴眼液体对角膜厚度的影响被国外专业媒体报道。

高主任:国内编辑的低级错误

中文版也转载发表,但是非常不幸,本来就这么一次“扬名”的机会,结果被国内的业余编辑搞砸了。正是由于他们的不专业或不敬业,医院以及我本人的名字都弄错了,我至今认为这是非常不礼貌、不专业的表现。正确的作法是你要是不确定可以直接把英文名字抄写上去,或者借助网络进行核对,万不该由当事编辑随意发挥。记得为该事情,我还与当时的主编有过交涉,当然如大家所料想的,石沉大海。

的确在那个年代,医院没有像现在这么有影响和地位,互联网也没有那么发达。如果发生在现在,我相信不会发生那样低级的错误了吧。

高主任:浆液性脉络膜脱离的“两针法”

我们再看一个有关源自临床“灵感”的一个手术方式,我称其为“两针法”。?

高主任:投稿手术视频—大陆唯一

我们将“两针法”视频投稿到在阿布扎比举办的世界眼科大会,好像这是唯一一段来自大陆的手术视频,相比较于SCI论文,我们参与国际视频投稿或竞赛更少。

高主任:一例青光眼小梁术后长期低眼压转诊患者

这是一位来自威海乳山的一个青光眼的转诊患者,在当地实施复合小梁抗青光眼手术,术后10多天一直是前房消失、眼压非常的低,大概是3mmHg左右。眼底的检查就像我们所看到的,周边°脉络膜浆液性脱体。我为此查阅教科书和文献,穷尽所有我们知道的保守治疗方法,始终没有改善。这是一个嵌有手术视频的PPT,但受







































擅长白癜风的辩证论治
北京中科白癫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wxjianzhan.net/jbgs/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