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跟着陈溪南先生学习杏地蛋清膏的使用。
所谓杏地蛋清膏,即用生地30克和杏仁15克捣烂,与新鲜鸡蛋清调匀,敷于患眼处,可达消肿止痛之良效。
常用于暴风客热(急性结膜炎之重症),眼部手术后感染,或眼外伤并发感染后,局部较甚的肿痛,下列三例可证其效。
01陈xx,男性,55岁。
双眼突发红肿疼痛,眼内沙涩,烧灼感,畏光流泪,经用青、链霉素,醋酸可的松等药,局部及全身治疗,未见好转。
次日晚请陈老中医会诊:见患者双眼睑红肿明显,白睛暴赤浮肿,高出风轮。按其脉浮数洪大,视其舌质红苔黄腻,乃暴风客热之重症。
用上药外敷患处,患眼即感清凉舒适,症状明显减轻。
02黄xx,女,25岁。
右眼穿孔伤后失明,行眼内容物摘出术,麻醉过后,疼痛难忍,注射止痛针效果不著,翌晨,改用本方敷贴手术眼,连续三天,肿消病除。
03廖xx,男,25岁。
右眼撞击受伤后,眶周青肿,眼结膜下出血,前房积血,局部压痛明显,用上药敷患部,每日一次,5~6天后,局部肿胀消退,前房积血吸收。
陈溪南老中医云:“本方膏具有清热、凉血、润燥、消肿、止痛之功效”。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陈溪南眼科经验》,马德祥、张国良、陈旺根编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0。
人的两目,乃五脏六腑之精气,而精是藏于肾的,所以眼与肾脏有密切的关系;又因肝开窍于目,《内经》中有:“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和“肝受血而能视”的说法,所以治疗眼病,着眼于肝肾者甚多。
其实,根据中医的五轮学说,以及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道理,其他诸脏和眼的关系也是甚为密切的,特别是脾胃之气,应时时处处注意其健旺与否。
东垣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气血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
可知气血之强弱,精气之盈亏,眼目之明晦,都直接受着脾胃之影响。所以临床上不管何轮之疾,一旦出现脾胃之症状,都要立即调理脾胃,使生化之源充足,而有利于眼病的痊愈。
一
我在临床上体会到,治病最要紧的是注重病人的胃气。
胃气强,食欲佳,脾气盛,运化健,则气血旺盛,即使重症眼疾,也有恢复之望;相反,脾胃虚弱,虽系轻症,往往也不易治愈。
因为脾胃极虚之时,连服下之药物也难运化开来,疾病何能向愈?
二
有些慢性病如青盲之类,须要长期服药才能收效。
但服药日久,常常损伤脾胃之气,引起食欲不振、痞塞满闷等症,甚至有呕吐不能纳谷者。此时应停攻病之药石,进以养病之饮食,以养脾胃之气。
遇久病服药者,我常用轻剂,并嘱其隔日一剂,以免伤胃,治至将愈,也常嘱其停药,靠饮食调理以收功。
三
扶助胃气,是重要的补虚方法。
胃气强则饮食进,饮食进则血气生,血气旺盛则五脏之精充盈,而眼目明。
扶胃气首先要考虑病人的运化能力及饮食喜恶,切忌蛮补。
关于药物的用量,我的体会是不宜过重。
因吃药亦如吃饭,消化不良的人进食过饱则伤胃,而若遇脾胃虚弱之人,投重剂补药,因消化无力,徒伤牌胃,反致病情加重。
所以调理脾胃,须用轻剂助脾醒胃,增进饮食,使饮食有思,运化有权,用药方能见效。
四
在补肝肾或补心肺时,必须注意脾胃的强弱,不可过用甘寒粘滞之品,以免碍胃。
要注意配伍醒脾胃、疏气血之药,使胃纳增加,脾胃之生气健旺,运化有力,方能滋养肺阴,并能使心、肝、肾精血充足。
若不顾病人运化能力,一味蛮补,反而损伤脾胃。
即使在病之后期,当余邪未尽之时,误补易使病邪稽留,造成病势缠绵。此时倒不如以米麦之属代补药,使正气恢复,病邪可望自退。
注:本文选摘自《医话医论荟要》,医院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7月。
陈潮祖教授临床经验方选读
肥胖专题--名医屡效方~(内含辨证思路及方解)
孟如教授临床经验秘方介绍(常用三个方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糖尿病等)
10首经验方,择善而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