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暖风,医院集团崮山镇卫

秋寒渐冷,王老汉的院子里满是丰收的景象,黄灿灿的花生,玉米细数着他一年的辛劳。午后,抽上一担烟,眼瞅着这些,抚摸着酸痛的腰背,细想着这一年的劳作,王老汉既是欣喜,又多少有些心酸。

老汉是个庄稼好把式,耕种收藏样样不在话下,虽然腰痛一两年了,靠着一把铁锨倒也可以勉强把庄稼收回来,但是,闲下来了,却越发的感到腰疼痛不适。70多岁了,去医院越发的困难,去了找谁,就包括现在怎么挂号,缴费,老汉一想到这个,就打了退堂鼓。儿子一两个周回来一次,看看老两口,一般都是周末,老汉宁可忍着,也不愿和儿子说。就这样忍着也快两年时间了。

“医院今天到咱村里义诊,要不咱去看看?”老婆子眼瞅着老汉难受。

“没什么用!”老汉很倔强,以前也来过,他们都看过。

“听说这次有上面大夫!医院看病......”

抽担烟,大概是疼痛难受,将信将疑的王老汉还是到了村里的卫生室。

肖金龙主任仔细查体,这是比较严重的腰椎增生,椎间盘突出,“去镇卫生院吧,我给你扎针,做治疗,如果需要,我就领你到集团去检查,去看病。”

王玉禄主任给一位患者打完神经阻滞针,看到老汉的疑惑,赶紧凑过来“医院打我电话,直接到我的门诊,我给你安排。”

“不能等,不能靠,老百姓不来,咱们去,到村里,去炕头,打通医疗服务的瓶颈,疏通最后一公里,没有设备,集团借,没有人员,集团派,利用好义诊,让老百姓的心暖起来!”医院医疗保健集团的成立,崮山镇卫生院上通下达,及时作出安排,义诊解决老百姓的切实困难。

崮山镇卫生院组织人员,利用两周时间密集义诊,走遍辖区24个自然村,让老百姓知道,医院医疗保健集团,镇卫生院有了强有力的医疗保证,集团的专家常年来诊,简单手术下面做,复杂医疗上面行。让老百姓明白,双向转诊,可以省心,可以省钱,更可以安全有保证。

11月16日三滩社区,11月17日邵家庄村,11月18日岭后村、沙龙王村,11月19日九家疃村、耩东村,11月20日中村、西村,当天天气恶劣,风雨交加,义诊专家照样为20多位老百姓义诊,讲课,宣传政策......集团专家疼痛科王玉禄主任、中医院肖金龙主任,妇科李尉榕、张翔昱、梁静雅大夫等参与进来,于是,不愿去看病的“爹妈”们便围了上来,心也慢慢的暖了起来。

基层不缺患者,但要看病确实有些困难。历史原因,日积月累,崮山镇卫生院在老百姓心目中成了看点头疼脑热,感冒发烧的小诊所。大多数老百姓得了病尤其是一些腰腿痛之类的疾病,因为没有太大的影响,再加上年龄大了,医院实在是不方便,于是拖着、忍着也就成了治疗的常态。孩子们一般都在城里住,回一趟家,看看爹妈,谁也不愿意在周末再带着自己去城里看病。老百姓喜欢简、便、廉、效,那就多派中医,满足需求。门诊外伤的患者多,集团就安排更多骨科专家的坐诊时间,规范外伤处置流程,更是规范破伤风预防。遇到急危重症患者,集团绿色通道24小时通畅,甚至计划安排救护车常年驻扎崮山镇驻地。

王老汉在自己的老年机上存了王玉禄主任的电话,“1大夫”。大概只有他自己才懂得那个称呼的意思。他有了自己相信的看病的地方,知医院可以联系谁。这才是双向转诊制度的最现实意义,让老百姓可以不怕看病,能看好病,才能对得起老百姓心目中的那个NO.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xjianzhan.net/jbgs/7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