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感性眼炎(sympatheticophthalmia)是一眼发生眼球穿孔伤或内眼手术后引起的双眼非化脓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这种炎症出现在受伤眼或内眼手术眼(激发眼,excitingeye)的不同时期,经过一定的潜伏期之后,另一眼(交感眼,sympathizingeye)也发生同样性质的炎症。交感性眼炎与自身免疫反应关系密切,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相关疾病[1-3]。可能诱发交感性眼炎的刺激因素包括:开放性眼外伤,眼挫伤,青光眼手术,睫状体破坏手术,白内障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激光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放射治疗,玻璃体内注药(Avastin)术[4-9]。
为探求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的相关因素作用,本文就医院眼外伤科近5年单纯因眼外伤致的交感性眼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于年1月至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眼外伤后出现交感性眼炎20例(20只眼),其中男15例,女5例,男女比例为3:1。年龄7-56岁,平均(23.08±5.64)岁,7-12岁10例,占50.00%。右眼13例,左眼7例。
1.2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受伤后到首次眼球裂伤缝合术时间、有无葡萄膜脱出、有无眼内异物、术后全身皮质类固醇抗炎时间、以及外伤后到交感性眼炎发生的时间等。
2结果2.1年龄分布
20例交感性眼炎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为56岁,平均为(23.08±5.64)岁。其中儿童组居多(表1)。
2.2受伤部位
20例交感性眼炎中,14例为角膜缘穿孔伤,虹膜脱出、嵌顿,不伴眼内异物;3例为眼球破裂伤,眼内容物大量脱出、嵌顿,眼球萎缩,不伴眼内异物;2例为单纯的巩膜穿孔伤,其中1例葡萄膜脱出伴有眼内异物,另1例葡萄膜脱出、嵌钝,不伴眼内异物;1例为单纯角膜穿孔伤,不伴眼内异物(表2)。
2.3受伤原因
20例交感性眼炎均为开放性眼外伤,其中13例为钝器戳破眼球、占65.00%;7例为利器刺破眼球、占35.00%(表3)。
2.4受伤后到行手术治疗间隔时间
除1例不清楚具体眼部受伤时间外,余19例(19眼)中,间隔时间最短者为4h,最长者为7d。其中外伤后及时就诊者3例、均在24h内行手术治疗,间隔时间3d者10例、7d者2例(表4)
2.5潜伏期
除1例不详外,19例中,潜伏期最短为14d,最长为16年。其中潜伏期在2-8周9例(47.37%),1年以内者共14例(73.68%),1年以上有5例(26.32%)(表5)。
2.6术后全身及局部皮质类固醇使用时间
所有统计的患者中,眼外伤术后均常规行地塞米松注射及强的松口服的治疗,局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等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滴眼液滴眼。全身用药3d停药有5例,4-10d有10例,用药11-17d有5例。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消炎药治疗2周以内者4例,2-3周者10例,3周以上者6例。所有患者因交感性眼炎后再次人院时均已停用全身皮质类固醇治疗;4例正接受局部抗炎药物治疗(表6)。
3讨论交感性眼炎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双眼致盲性疾病,到目前为止,交感性眼炎的发生原因仍未完全明了,眼外伤是主要原因之一。外伤后交感性眼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对指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1人群的分析
本组资料分析显示交感性眼炎多发生在7-12岁儿童年龄组(50.00%),其次为13-40岁青中年组(35.00%),这与王海燕等"卅青壮年眼外伤的发生率高不一样,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儿童患者眼外伤后由于各种原因,家长未及时发现,未及时就诊,外伤眼葡萄膜外露时间较长,容易发生交感性眼炎。本组患者有3例是爷爷、奶奶在农村带小孩,小孩受伤后未及时发现,2-3d后才就诊,另外儿童目前眼外伤发生的原因中钝物伤较多[8-9],这类患者葡萄膜容易嵌顿于伤口,也与本组统计患者的结果较一致。儿童外伤中常见笔戳伤,树枝、木棍戳伤等。本组患者中有5例为此类原因所致外伤。中老年组发生交感性眼炎低于其它年龄组,可能与老年人眼外伤发生率低及其免疫应答能力较低有关。另外其伤后一般都能及时就医,及早行手术治疗、减少眼内容物暴露时间,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感性眼炎的发生。及早进行眼球裂伤的缝合,减少组织暴露的时间,对嵌顿伤口葡萄膜组织进行比较彻底的分离,对减少交感性眼炎有较强的作用,特别是儿童交感性眼炎患者。
3.2外伤部位的分析
本组资料分析显示角膜缘伤口发生交感性眼炎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角膜缘伤口多发生葡萄膜组织嵌顿,也增加了引发交感性眼炎的可能性。角膜伤口发生交感性眼炎的可能性较低,这与单纯角膜伤口葡萄膜组织嵌顿几率较小有关。正确处理眼外伤的伤口,避免葡萄膜组织嵌顿,尽快摘出眼内异物,对降低交感性眼炎的发生率至关重要[1]。
3.3受伤原因的分析
目前对于受伤原因与交感性眼炎的发生率研究较少,本组资料显示交感性眼炎患者外伤眼钝器戳破眼球者占65.00%,利器击伤占35.00%,这可能与钝器戳伤眼伤口多不规则,组织嵌顿,组织还纳困难,术后葡萄膜组织易暴露等有关。对于外伤眼及早治疗,尽可能减少葡萄膜组织的暴露是十分关键的。
3.4受伤后到行手术治疗间隔时间分析
本组患者中外伤到行手术治疗间隔时间普遍偏长[11],可能原因患者多为儿童有关,儿童由于其不善于表达,或者担心家长责怪而不愿意告知家长,待外伤后伤口刺激、感染,眼部红痛明显才被家长发现,耽误治疗。这也说明外伤后尽快手术的重要性。
3.5潜伏期的分析
发生交感性眼炎的危险期为2-8周,绝大多数交感性眼炎在1年以内发病[1]。本文资料显示交感性眼炎的潜伏期在2-8周者占47.37%,2周以内发生交感性眼炎的比例也有5.26%,1年以后的有26.32%,说明早期及较后期发生交感性眼炎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对眼球开放性外伤,应密切观察注意健眼的情况,一旦出现对侧健康眼红痛不适均需及早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3.6眼外伤后抗炎药物的使用时间及强度分析
眼外伤后炎症反应较重,常规行全身及局部抗炎对症治疗,交感性眼炎发生时,糖皮质激素是必不可少的药物[12-15]。本组中交感性眼炎发生时,都已停用全身糖皮质激素,16例全身皮质类固醇使用时间少于11d,另外4名患者使用时间为11-17d,这可能与医师对于儿童患者在全身糖皮质激素使用方面相对较谨慎,用药时间较短。全身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否能有效阻止交感性眼炎的发生,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否能避免交感性眼炎的发生,由于本组病例较少、还需继续收集病例分析,进一步研究讨论。
随着眼外伤防范意识的加强,诊疗水平的提高,眼外伤所致的交感性眼炎发生率已较以前有所下降,但其外伤情况又出现新的特点,本组资料显示眼受伤部位角膜缘伤口居多,与王海燕等10研究结果相同。儿童眼外伤患者居多,可能与其特殊性有关,对于儿童眼外伤我们更应警惕交感性眼炎的发生。本组患者中从眼外伤到行手术治疗间隔时间普遍偏长,眼内组织暴露时间长短与交感性眼炎有较大关系。本研究作为回顾性研究,在资料完整性、统计数量上等都存在一定缺陷,要得出更确切的结论,需要前瞻性、大样本及进一步多中心的研究。
参考文献
来源:选自医学空间战略合作伙伴《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年第38卷第11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学空间—医疗科技领域学术社群平台
四大主版块:MS.TV,医学文献,行业资讯,医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