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急成天刷手机上网课,娃的眼睛快废了

万万没想到

我小时候的梦想

居然靠一只蝙蝠实现了!

这一场疫情

把全民培养成了厨子

把医生护士锻炼成了“战士”

把机关干部发展成了“门卫”

也把老师活生生逼成了“主播”

“同学们等一下,老师开个美颜”

为了上好网课

老师们也是拼了

以前“扣1”“定榜”都不知道

现在能熟练地说出

“老铁双击”

“OMG,背它!”

然而,问题来了……

每天上网课写作业玩手机看电视

娃的眼睛还顶得住吗?

天天上网课

孩子的眼睛会坏掉吗?

肆虐的疫情成功把大家锁在了家里,学校也推迟了开学。为了不耽误教学,课堂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

一夜之间,直播间里几十万“新秀”被迫营业,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开始了艰难的摸索。老师们左手一个PPT,右手一个点名回答问题,一个个拗出了李佳琦既视感。

点赞礼物不迷路,老师带你上高速!

可是,有些学校的有些老师,把娃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妥妥的。老师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工(mi)作(lian)热(zhi)情(bo)十分令人感动,可家长们却受不了了……

长时间的线上教学,再加上写作业、看书、刷手机、看电视,只怕等不到疫情结束,孩子的眼睛就废掉了!

你想想,到那时你家娃虽然小小年纪,学渣一个,就已经10米外六亲不认,50米外雌雄不辨,米外人畜不分。这你能忍?

有些家长可能能忍:近视就近视呗,大不了就戴个眼镜。度数深了,也就再换副眼镜的事儿。你要这么想,可就大错特错了——

近视只能被“矫正”,而不是“治愈”。不管你是局部用药、戴光学眼镜、角膜塑形镜,还是手术治疗,如果方法得当,可以控制度数的进展。但是,真性近视是无法逆转的。一旦方法不当,度数还会越来越深。

你也别小看近视,高度近视可致盲。近几年,因高度近视引发的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落、黄斑病变等并发症,已成为东亚地区名列前三的致盲原因。

好了,不能忍的家长继续看这里。既然不能忍,那么,问题来了——

天天上网课,怎样保住孩子的眼睛?

别着急,眼科医生给大家划重点了:

1

能用大屏,就不用小屏

天天上网课,又想保护好视力,首先你得做好这件事:看大屏幕。能用电视机或投影就不用电脑,能用电脑就不用平板,能用平板就不用手机。屏幕越大,孩子也能相应地拉大与屏幕的距离,降低对视力的损伤。

当然,如果只能用电子产品,屏幕可以加贴防蓝光膜(保鲜膜作用不大),也可选用防蓝光眼镜。一定要选择防波长nm以下有害蓝光的膜或眼镜。

2

涨知识,也要讲究姿势

“坐正一点!”“离远一点!”“头不要歪!”……正确的用眼姿势,一直都是家长们不断强调的,上网课也不例外。阅读写字注意“三个一”:

两眼和书本保持一尺距离(33~35厘米)

胸部和桌子保持一拳距离(8~10厘米)

握笔的指头和笔头保持一寸距离(约3厘米)

看电子屏幕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和端正的坐姿,切忌“葛优瘫”、趴着看、斜着看、仰头看。

3

注意学习时的光线环境

要在适宜的光亮下看电子产品,不能在黑暗环境下,同时也避免光线过强致屏幕反光。学习环境要多打扫,保持通风。

4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除了晚上8小时以上的睡眠,中午如果有30-60分钟午休更好。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减少辐射影响。勤洗双手,不揉眼睛。

5

防止用眼疲劳

近距离看屏幕30分钟左右,就要让眼睛休息10分钟;或者每次用眼20分钟后,休息1分钟以上。休息并不只是睡觉,而是远眺(6米以上),看窗外,看绿色,看蓝天,看白云......胜过任何抗疲劳眼药水。

6

适当使用眼药水

如果看久了视频后出现怕光、流泪、刺痛等现象,可以用保护眼睛的人工泪液类眼药水,并闭眼休息5分钟。

孩子的眼睛问题

什么情况下要看医生?

在疫情期间,大家应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非急重医院就诊,减少感染风险。但是,也有很多家长有疑问,孩子的医院?

就眼科来说,以下8种情形为急症,即使在疫情时期也需及时就诊:

◎眼外伤(包括化学伤:如盐酸、氨水溅入眼内现场立即用水冲洗后就医)

◎外伤后有出血和视物不清者

◎眼部异物进入

◎突发眼红眼痛伴头痛

◎合并视物不清的眼红

◎突发的或逐渐加重的视力下降

◎突发的视物遮挡

◎术后出现明显不适等。

而如果是这几种情形,在疫情还没结束前,建议家长暂缓带孩子就诊:

◎验光配镜

◎儿童斜视

◎老年人逐渐发生的视物不清

◎药物控制良好的青光眼

◎不伴有其它症状的眼红

◎不伴有其它症状的活动性黑影(飞蚊症)等

手术后需要常规复诊的患者,可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xjianzhan.net/jbgs/8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