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抬眼看了看是谁走过窗前,正是这偶然一瞥,成为这场半世纪后仍未结束的惊天动地的爱情的源头。
第一次见到费尔明娜时,是在一个跟往常一样的下午,阿里萨去给费尔明娜的父亲送电报,偶然瞥见了费尔明娜,而这一瞥,便产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与等待。
为了表达对费尔明娜的心意,阿里萨这下一封又一封饱含爱意的信,除了最初的那几分钟的对视,两人再也没有面对面交流过,他们仅限于书信秘密来往。而费尔明娜也只知道阿里萨是个电报员,他喜欢拉小提琴。但在彼此的生活中,除了思念对方,就是焦急地等对方回信。
然而,由于费尔明娜出身高贵,她的父亲并不满意自己的女儿跟阿里萨这样没有身份地位的男子相处。无奈之下带着费尔明娜去旅行,但这并有没给他们造成什么影响,反而让他们对彼此的爱更加坚定。费尔明娜甚至把自己当成阿里萨的未婚妻,限制自己的一言一行,构想着他们美好的未来。
当她回到家时,她从父亲那里赢得了权力与自由,开始为接下来和阿里萨的生活做准备。直到有一天,她在集市上看到了阿里萨,眼前这个一直给她写情书的男人,长相瘦弱,双目无神,衣衫简陋,一副可怜楚楚的样子。费尔明娜大失所望,原本在她心中光芒万丈的阿里萨,一瞬间黯淡了下去,于是,费尔明娜果断地拒绝了阿里萨。
弗洛伦蒂洛阿里萨冲她笑了笑,试图对她说点什么,想跟她一起走,但她挥了挥手,把他从自己的生活中抹掉了。
后来,费尔明娜遇到了乌尔比诺医生,这个身份高贵,仪表堂堂的男人,瞬间被费尔明娜迷住了,并展开了锲而不舍的追求,最后,两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在他们长达五十年的婚姻生活里,她们有过争吵,有过背叛,但也算过得幸福,直到最后,乌尔比诺为了捉一只鹦鹉从树上摔下来而死,这一段婚姻才宣告结束。
而阿里萨,在费尔明娜拒绝了他之后,变得荒淫无度,开展了至少六百二十二次恋爱,但他心里一直坚信自己依然爱着费尔明娜。他在爱情里寻找费尔明娜的影子,可从来不敢真正与她正面接触,直到乌尔比诺意外身亡。
在费尔明娜成为寡妇的第一个晚上,已到暮年的阿里萨再一次向她表达了自己对她的忠诚和爱念。费尔明娜对他唐突的行为很生气,阿里萨就像多年以前那样,用一封又一封情书,打动了费尔明娜,重新走进了她的生活。
费尔明娜在受到一系列打击之后,答应了阿里萨提出的“乘船出游”的邀请,为了隐蔽费尔明娜的行程,船上挂上了标志霍乱的旗帜,不搭载其他的乘客。于是船不被允许靠岸,一直在水上来回航行,在旅途中,阿里萨第一次握紧了费尔明娜的手,他终于等来了爱情的胜利。船长问这样一直航行什么时候到头呢?阿里萨回答说“一生一世。”
“您认为我们这样瞎扯淡的来来去去可以继续到何时?”他问。阿里萨早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之前就准备好了答案。“永生永世!”他说。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由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所作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于霍乱时期,小说中,加西亚·马尔克斯赋予霍乱一种象征意味——爱情。霍乱能制人于死地,同样也能让人们懂得生命的弥足可贵,激发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对于小说的男主人公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来说,霍乱与爱情症状相似。马尔克斯用令人恐惧的霍乱隐射爱情,像是告知人们,爱情虽然很甜美,但也会让人生不如死。
在看完这本小说之时,并没有感觉到作者描绘的爱情有多么值得可歌可颂,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在我看来都是自私的。年轻时的费尔明娜活在阿里萨的情书构建的美好幻想之中,觉得自己“爱他爱得不能自拔”,但当再次到他的时候,阿里萨在她心中的形象崩塌,于是果断拒绝了他,而她与乌尔比诺结婚,也并不是因为爱,只是为了减轻自己拒绝阿里萨的负罪感,她觉得正是因为乌尔比诺的出现,她才拒绝了阿里萨。她是一个从小就喜欢替自己找个替罪羊。马尔克斯在书中写道,费尔明娜的手指头被门夹了,她一定不会怪自己不小心,她第一瞬间就会怪罪这个门为什么得用手去拉。
阿里萨在与费尔明娜分开以后,不停地与各种女人交欢,且把每个人都记录了下来,在他等到费尔明娜之时,他已经拥有了二十五个本子,里面有六百二十二条较长恋情的记录。其中甚至还有一名十四岁的小萝莉。从未宣布结婚,且在精神上始终爱念费尔明娜的阿里萨,在肉体上却淫乱不堪,即便是在身体上各取所需,在现在看来,都显得荒诞不经。我一度觉得,阿里萨并不如他所说那样强烈地爱着费尔明娜,他只是在和自己较量,他的坚持是对求而不得的执着。他爱的,只是那个理想中对爱情执着的自己。
在此之前,一直支撑他的是一个假象,那就是世界在变,喜欢在变,风尚在变:一切都会变,唯独她不变。
而乌尔比诺医生,这个文质彬彬,医术精湛,受人敬仰的男人,曾经那么热烈地追求着费尔明娜,但在婚后,会因为“香皂是什么时候用完的”这样的小问题与费尔明娜争吵不休,会对自己的母亲言听计从,忽略费尔明娜的感受,也会因为厌倦了婚姻生活而出轨。他向费尔明娜提供仅限于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他们终究不是爱情。他们口中的每一份爱情,都或多或少的掺杂着瑕疵,与我们理想之中的完美爱情相差甚远。
但这也正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写照,生活中,大多数的少男少女,会因为某一个原因而迅速爱上一个人,或是外貌出众,或是博学多才,亦或是举止得体。我们会把对方想象得异常美好,但了解更多之后,发现对方并不是自己心中完美的样子,心里便会产生落差。著名作家李敖会因为“见蹲在马桶上的胡因梦因为便秘满脸憋得通红,实在太不堪”而与貌美的妻子胡因梦离婚。爱情也常常伴随着利益,费尔明娜的父亲看不起一贫如洗的阿里萨,把她嫁给了生活富裕的乌尔比诺医生,婚后的费尔明娜虽然不爱乌尔比诺,但同时享受着物质带给她的满足。
马尔克斯把爱情给了阿里萨,他抓着这个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追寻了一辈子,他没有婚姻生活的束缚,过得放纵不羁,内心却很痛苦。马尔克斯把婚姻生活给了乌尔比诺,他的婚姻看似幸福美满,如溪水般平静、迟缓、偶有跌宕,但也渐渐厌倦了这种生活,走向了背叛。相比费尔明娜与阿里萨的爱情,或许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更多的世俗的东西。
我想许多读者都一样,读完小说之后,不明白阿里萨心里一直爱着费尔明娜,却不断与其他女人发生关系,对他的行为不耻。然而,或许人性便是如此,人在不同的环境下,都会因为爱与被爱,而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约翰加德纳曾说:“伟大的小说应该包容人性的所有可能”。精神上的爱和肉体的爱,是一个相互缠绕的话题,我们渐渐长大,对事物的了解更加透彻,也不再以浮于表面的好与坏来评价一个人,一件事。爱情亦是如此,不能简单地以忠贞与否来衡量,精神的坚守与肉体的背叛,可能会同时发生,但并不影响爱一个人,只是对方能否接受的问题。司汤达《论爱情》把爱情分为这几大类:激情之爱,它缺乏理智,来如潮,去似风,往往以悲剧告终;趣味之爱,以某种趣味为媒介,虽无急风暴雨般的热忱,却能天长地久、细水长流;肉体之爱,基于肉欲;虚荣之爱,一旦名利消失,爱情也就荡然无存。
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是永恒——尼采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努力追寻爱情,有人正在路上,有人还在彷徨,有人已经获得。爱情始于多巴胺的作祟,终于柴米油盐的琐碎现实。但我们依然要相信爱情,它带给我们的感觉是独一无二,挥之不去的。我们会因为对方的伤心而难过,因为对方开心也跟着手舞足蹈,会因为有他在身边而不再恐惧,因为他的存在而让我们拼尽全力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在那里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那么一个人。不必对过往念念不忘,也不必对未来暗自慌张,你要相信往后余生,总会有一个人,让你知道什么是爱情,更让你笃定,彼此就是对的人。
年老的人拥有死亡,年轻的人拥有爱情,爱情可以拥有很多次,死亡却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