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视眼(老花眼)
成因及症状:人到了45岁左右以后,睫状肌功能开始减退,晶状体也开始逐步失水硬化、失去弹性,眼睛的调节功能减低,通常的阅读距离(33厘米)已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必须把书本放远,或领戴上老花眼镜才能阅读,这种现象称为老视(或称老花眼)。
二、老年性白内障
成因及症状:老年性白中障是我国目前致盲率最高的眼病。这是因为眼内的晶状体在老化过程中,透明的晶状体蛋白变性、混浊。通常双眼发病,但两眼发病先后及程度不一。患者感到视物模糊,逐渐加重,不能用眼镜矫正。
三、玻璃体混浊
成因及症状:老年人由于玻璃体出现退行性变化,水分析出,纤维组织浓缩聚集,形成细小的混浊物,或者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的粘附性减退引起玻璃体后脱离,脱离的玻璃体膜随眼球转动时移动,使患者感到眼前有黑点或黑影飘动,俗称“飞蚊症”。另外,老年人常伴有血管硬化、血管通透性改变、血管性渗出、血管破裂出血等都可引起玻璃体混浊,出现眼前黑影及视物模糊,重者视物不见。
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成因及症状:在早期,病人有程度不等的视力下降,时轻时重,反复变化。后期视力障碍逐渐加重,直至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有斑点状出血、毛细血管瘤、白色渗出灶及视网膜动脉硬化、静脉扩张扭曲、毛细血管新生,后期出现玻璃体内纤维组织增生、玻璃体积血、继发性青光眼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五、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成因及症状:这是老年眼病中最危急的一种眼病。因为视网膜感光细胞的血供来自视网膜中央动脉,一旦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感兴细胞就会失去功能,几十分钟后感光细胞就将死亡且不可逆转。因此该病如不及时抢救,终将失明。本症常发生在原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心脏病的患者,突然发生一眼视力丧失,如系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分校阻塞,患者可感到视野中某一区域突然被遮挡。检查时可发现患眼的瞳孔扩大,视网膜苍白水肿。黄斑区呈樱桃红斑,视网膜动脉变细,后期出现视神经萎缩。
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成因及症状: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年人,也见于血液粘稠度增高、颈椎病、糖尿病、青光眼和机网膜血管炎等病人。患者可感到视力减退迅速,眼前有黑影遮挡成飘浮。检查可见视网膜静脉粗大迂曲,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网膜有大片火焰状出血。
七、动脉硬化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成因及症状:50至60岁以上中老年人,视网膜动脉可发生退化性硬化。重度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在眼底能见到视网膜动脉硬化。本病轻者往往无自觉症状,严重时由于视网膜水肿、出血和渗出,可引起视力下降。
八、缺血性视乳头病变
成因及症状:由于供应视神经血液的血管发生阻塞,使视种经供血不足出现视力严重减退或视野缺损。可以先一眼发病,以后另一眼再发病。用眼底镜检查,在早期时可发现视神经乳头水肿,边界不清,表面及邻近视网膜出血;在后期时视神率乳头萎缩。
九、老年性黄斑变性
成因及症状:老年人因脉络膜血管硬化。影响黄斑部的血液供应,使黄斑区的视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退化。因为黄斑区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因而患者可感到明显的视力减退和眼前出现固定的黑影。
十、青光眼
成因及症状:由于眼压高于正常或限内组织不能承受现有水平的眼压引起机功能减退。许多人有家族史。过度劳累、情绪波动、暗室内工作时间太久、大量饮水、静脉输液或使用阿托品类药物后易促使症状发作。急性发作的症状有眼红眼痛及头痛、恶心呕吐、虹视(注视电灯泡时周围有彩虹样光圈)及视力骤降。慢性或轻度的青光眼往往无明显症状,偶感眼睛发胀、眼眶酸痛、轻度机物模糊及虹视,经休息后能自行好转。因而,这些患者常易忽视。有的白内障,葡萄膜炎、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出血等其他眼病也会继发青光眼。
老年眼病并不是只能发生在老年人,有的在中年期或青年期也可发生,但好发在老年期。老年眼病的预防,要从中青年做起动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视疲劳。有眼病家族史的要定期检查限内各组织的情况,已发现的眼病要及时治疗。高血压、血管硬化和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合理搭配饮食种类,避免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素缺乏。适当参加运动,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使人到老年,仍能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