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眦赘皮的形成原因:
①先天性。出生后即表现为内眦赘皮,儿童发生率较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内眦赘皮有逐渐改善的趋势。轻度内眦赘皮大多数随鼻背发育而消失或改善,一般无须手术。只有在成年后仍有明显内眦赘皮或伴有上睑下垂、小睑裂等才需手术治疗。
②后天性。常由外伤、烧伤等引起,主要是瘢痕组织粘连牵拉所致,多为单侧发生,常伴有邻近组织结构的损伤或复合组织缺损。
形态分类
①眉型内眦赘皮。起自眉部向下延伸至泪囊部。
②睑型内眦赘皮。起自上睑向下经内眦延伸至眶下缘与鼻侧皱襞融合。
③睑板型内眦赘皮。起自上睑皱襞向下延伸至内眦部消失。
④倒向型内眦赘皮,又称逆行性内眦赘皮。起自下睑向上经内眦延伸至上睑的弧形皮肤皱襞。
按形态分类提示了赘皮所涉及的范围及起止点,有利于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眼轮匝肌起点异位的特点分类
①上睑型。为上睑眶隔前部眼轮匝肌在内眦部起点的畸形。
②下睑型。为下睑眼轮匝肌在内眦部起点的畸形。
③上、下睑型。为上、下睑部眼轮匝肌在内眦部止点的畸形。
按眼轮匝肌起点异位的特点分类是目前分类的主流,有利于提示皮瓣起止点的设计。
内眦赘皮的分度
按内眦赘皮覆盖泪阜的程度可分为:
①轻度。赘皮宽度为1.0~1.5mm,皱襞遮盖泪阜不足1/2。
②中度。赘皮宽度为1.5~2.5mm,遮盖泪阜1/2~2/3。
③重度。赘皮宽度超过2.5mm,几乎或完全遮盖泪阜。
根据内眦赘皮的程度选择合适的皮瓣种类,并结合赘皮的起止点以及眼轮匝肌的异位起止点设计皮瓣,则效果更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