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眼科原创资讯
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近几十年来,“肿瘤君”肆掠,民众“谈瘤色变”。但从上个世纪起,学者们就发现没有晶状体肿瘤的报道,是不是晶状体不会得肿瘤?为什么晶状体不得肿瘤?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的DanielM.Albert教授回顾了可以查到的有关人类和其他动物眼部病理的材料和文献报告,探索哪些物种、什么条件下晶状体会发生肿瘤。
结果发现:
(1)人类中没有晶状体肿瘤的案例报道,无论恶性的还是良性的,都没有。
(2)但是,在猫、狗、兔和鸟类的眼中发现了自发的晶状体肿瘤的报道,以猫最多。在兽医数据库,观察到了例猫的晶状体肿瘤,占猫所有眼部肿瘤的4.5%(/),并且都是恶性的,研究认为是猫科动物眼创伤后由晶状体上皮起源的肉瘤。在兔、鸟和狗的眼晶状体也观察到几例类似肿瘤。
(3)以上4个动物的晶状体肿瘤都有眼外伤或长期葡萄膜炎病史。
(4)晶状体肿瘤是可以诱导的。文献检索发现,斑马鱼、虹鳟鱼、仓鼠和小鼠经致癌剂(3-甲基胆蒽、硫代乙酰胺)、致癌病毒(猴空泡病毒40、人乳头瘤病毒-16)和基因操作可诱导产生晶状体肿瘤。
为什么人类晶状体不得肿瘤呢?过去25年的研究发现,肿瘤发生的关键因素是有丝分裂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年《Science》的最新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类型的癌症,癌症风险与正常干细胞为维持组织内稳态而进行的有丝分裂次数之间有显著的定量相关性。作者提出,2/3的癌症是由正常的干细胞复制过程中DNA随机突变导致的。
而人类的晶状体上皮,终其一生,不断进行有丝分裂,根据上述理论,晶状体肿瘤发生的风险应该更高,然而并没有。所以,晶状体不发生肿瘤的原因可能对于肿瘤研究非常有意义。
动物研究发现,外伤导致的后囊破裂与晶状体肿瘤的发生相关,而人类中,后囊破裂的病例很多,但也没有晶状体肿瘤的报道。并且,致癌剂(如3-甲基胆蒽、硫代乙酰胺)、致癌病毒(猴空泡病毒40、人乳头瘤病毒-16)和基因操作可诱导其他物种产生晶状体肿瘤,在人类中,是否是存在某种遗传机制防止晶状体肿瘤的发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原文:Ophthalmology;:-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按钮,进入APP下载页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