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大兴人号:
医院超声科副主任李逢生
标签:踏实吃苦耐劳
“我的成长无疑与苦有关,命运就像一条无形的轨道,牵引着我一步一步的走下去。”笔者在李逢生的随笔里看到这样的一句话。
年7月,主任医师、教授李逢生,来到医院担任超声医学科副主任。
李逢生,年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影像学专业。“那时国家对院校毕业生的分配政策是哪里来哪里去,我无疑也是回乡的其中的一个。”李逢生讲到。
这种毕业分配制度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很陌生,是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就业按照国家下拨的计划指标进行统一安排。强调的是“服从国家”,开始于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毕业分配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年,村里破天荒头一个大学生李逢生回到了家乡榆林,捧上了“铁饭碗”,成了“国家干部”。抱着回馈家乡的想法,服从分配的李逢生在榆林绥德医院超声科工作了23年,直到年4月作为人才引医院。
从小县城到大省城,从小医生到大专家,在超声专业的道路上,李逢生“跑”了23年。
“追赶的道路上,赢了自己才是骄傲”年的榆林绥德院区,迎来了第一个本科大学生李逢生。在那样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中,李逢生始终秉持一个信念:做什么工作都要做好。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他读了两遍,一度他觉得文中主人公就是自己,甚至他比作品中的人物还要苦。“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人生箴言,一直伴随着李逢生的职业生涯。父母去世早,上大学期间李逢生每月领津贴20.5元,他自己省吃俭用花12元,省下8元供养妹妹上学。
“在煎熬中强大自己,在追赶的路上呕心沥血,赢了自己才是骄傲,才能进步。”倔强的李逢生在工作中表现出异常的努力和勤奋。
在榆林绥德医院20多年,李逢生担任过超声科主任、副院长、政协常委等职务。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30多篇论文,先后获得榆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第七届陕西省抗癌协会科技成果三等奖等多个项目,获得陕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先后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年)、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才(年)、第七届青年科技奖(年)、陕西省卫计委优秀共产党员(年)等荣誉称号。
回忆往事有太多的付出、太多的美好、太多的回忆。这些证书和成果,记录和见证了李逢生在超声医学专业的辛苦与收获。
“往外跑也是我多年的梦想”
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
在榆林工作23年,厚积薄发的李逢生迎来人生的第一次机遇。
年,医院向他伸出橄榄枝,按照高等级人才引进,医院,担任超声医学科主任。李逢生踏入了省城这个梦想中的舞台。入职的时候,他提供的一摞摞获奖证书和论文,医院的时任院长慨叹,比我们西安市的医生拿的奖还多!真是个人才!
从榆林县城到西安省城,比小说《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更加幸运的是,23年不停歇的奋斗,李逢生收获了幸福的果实。
“人要进步,不能总停留在原地,往外跑也是我多年的梦想。”20多年扎实的临床实践,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让李逢生越来越自信,而从小就特别容易知足的他,始终保持着谦虚平和的心态,让他很快融入到新的更大的专业圈子,他如鱼得水,深得同行们的认可。
年之后,他相继又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完成省级科研课题5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4篇,SCI论文4篇,参编了《乳腺超声临床常见问题专家共识》、《甲腺超声临床常见问题专家共识》和《腹部大血管及外周静脉超声临床常见问题专家共识》发表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以及国外超声医学期刊,参编《青年女性乳腺癌超声诊断》一部,担任国家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专家培训组成员和现代肿瘤杂志审稿专家等职。
先后担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民族卫生协会超声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抗癌协会理事及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超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副会长等职务。
在超声医学专业领域,李逢生迎来了自己的新天地。
雾里看花花一片,神机妙“李”他找见
在超声医学专业耕耘30多年,李逢生擅长腹部、妇科等全身肿瘤、甲乳疾病、外周血管和介入穿刺活检等超声新技术。李逢生给笔者讲了一个故事:
一位48岁的女性,左腋窝下淋巴结肿大,感觉不适,医院诊断为乳腺增生。春节过后,初八一上班,患者再次慕名找到李逢生主任。李逢生教授在该患者乳腺上发现了一个0.78*0.5cm大小的结节,怀疑早期肿瘤,在他的建议下,患者做了穿刺检查,病理诊断为导管原位癌,实施了保乳手术。患者年近50岁,正是亚洲女性乳腺肿瘤的高发年龄。而李逢生凭着一双慧眼,发现了隐秘的“瘤子”,让她脱离了险境。她给李逢生写了一首诗:“雾里看花花一片,神机妙‘李’他找见,命运与我开玩笑,我却绝处又‘逢生’”,表达了对李主任精湛技术的敬佩之情。
乳腺原位癌的超声诊断是该专业的难点,也是李逢生的看家本领。难就难在,早期病灶小,发现难,易漏诊,挑战着超声医生的技术、经验、耐心以及长期的随访跟踪。10年间经随访并得到病理确诊的导管原位癌例,与钼靶联合应用诊断符合率86-93%。
导管原位癌的临床研究,李逢生多次在省内外学术会议上演讲,受到与会同行的赞誉。李逢生讲到,做好专业特色也是一种境界。在某个领域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和贡献,这种成就感是不可比拟的。
李逢生讲到,超声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医生的手法和经验,为患者诊断时必须观察仔细,考虑缜密,特别是微小病变,的确难以觉察。这就要求超声科医生要多学习、多质疑、多观察、多分析。他本人更是身体力行,对每一类临床病症都细心地进行研究,了解各种病变显示出来的细微差别。30多年的思考与实践,他练就了一双“神眼”,甲状腺癌、乳腺癌等大量早期症状并不显著的疾病,都难逃他的眼睛,为患者赢得了充分的治疗时间。
“疑难肿瘤病例需要勤随访,这既是对患者的负责,更能促进我们自身的成长。”李教授说,自己积累的十多本《超声科疑难病例随访记录登记本》是他练出神眼的“秘籍”。近年来李教授的随访病例超过例,对甲状腺、乳腺结节良恶诊断及一些疑难病例鉴别诊断率很高,受到了业内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精湛的技术和对患者细心的关怀,让李逢生教授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可。科室主任岳瑾琢几次给笔者发出邀请,特别感谢李教授对科室工作和他本人的的支持,希望能够多宣传报道李逢生教授。
超声与临床的关系是“四无”
超声与临床的关系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无时不能、无孔不钻。
李逢生体会很深,随着超声医学的快速发展及超声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超声已成为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诊断向治疗发展。
超声在临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科室越来越多,如超声在重症医学科、心血管科、甲乳外科、急诊外伤、产科,以及肌骨神经、造影、介入超声及微波、射频、激光消融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可以说超声在临床的价值无处不有、
无时不在、无时不能、无孔不钻。
超声与临床的关系,就像夫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又像兄弟,相互配合、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互利共赢。对超声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30多年的历练,李逢生在妇科肿瘤、甲状腺和乳腺肿瘤的介入超声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年至年,连续4次成功举办了陕西省甲乳疾病超声高峰论坛。积极活跃在国内、省内学术领域。
李教授为人随和,对年轻医生的提问总是有问必答,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诊断经验倾囊相授。“一代更比一代强。如果我生在你们这个时代,我会一口气读到博士、博士后。”李教授经常这样鼓励年轻医生们。
从主任到副主任:医院的氛围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愈进愈难。”
即使取得很多的成绩,李逢生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既没有丝毫畏惧,更没有丝毫的骄傲,他更加努力沉淀自己,静心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
他讲到,即使到退休的年龄了,他还想做一些事情。辞去主任的职务,倒是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花在专业上。今年6月,慕名来到医院,做岳主任的助手,看中的是岳主任的为人,医院干事创业的氛围。医院后,他率先开展了甲状腺穿刺活检和FNA(甲状腺结节细针穿抽吸活检)新技术余例,成为甲乳外科临床诊治的坚强支持。
短短7个月,医院的发展势头和实力,医院的率先和变革。医院有情怀、有理想、有温度,医院领导注重人才培养和学科带头人的引进,两个“千方百计”的承诺不是口头语,深深赢得了患者和员工的信任。
李逢生讲到,这样好的领导、好的团队、好的工作环境,让他更能安心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既然选择了大兴,就得风雨兼程,过一山,再登一峰。用德做人、用心做事、用爱行医。从医30多年,他深知“眼中有人、手中有艺”,要用心灵感受患者的疾苦和不容易。
“以身边优秀的人为榜样,做最刻苦、最努力的自己,做一个打不倒的自己。”今年57岁的李逢生教授,身上那股子拼劲,让笔者非常敬佩。
是不是60年代的人,从小吃过苦的人,就永远有这种干劲呢?在他们眼里,休息,闲着,娱乐,是受罪,是痛苦,是在浪费生命和时间。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
这种精神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编写:宣传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