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商人苏庆灿掌舵的华厦眼科过会,在爱尔眼科上市之后,国内最大的医院,终于要在A股正面交锋。但华厦眼科在此之前,曾在业内遭到了不小的争议,并被四轮审核问询。医院改制疑云、行政处罚频发等问题,也浮出水面。它能成为第二家“爱尔眼科”吗?
财经天下周刊(ID:cjtxzk)文亓宁编辑
杨洁
从名字上来看,“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的确容医院。但实际上,这是医院。而且,马上就要上市了。
6月24日,由莆田商人苏庆灿掌舵的华厦眼科通过了创业板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成为今年过会的第家企业。这也意味着,在爱尔眼科上市之后,国内最大的医院,终于要在A股正面交锋。
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消费市场,眼科等专科医疗赛道的景气度实属诱人。但随着招股书的披露,华厦眼科的很多软肋也首次暴露出来。
爱尔眼科在A股市场独自驰骋12年之后,这个几千亿规模的赛道迎来了资本空前的追捧,几个竞争对手就是在这个时候“默契”地一起递交了招股书。如今爱尔眼科作为龙头,市值已经突破了亿元。但医院改制的诸多质疑,在新的景气周期内,拿到通行证的华厦眼科能打好这把牌吗?
眼科医疗风口上的“名场面”
去年7月,尽管疫情对业务的影响尚未散去,但看着行业“老大”爱尔眼科总市值逼近亿元,来自沈阳、厦门、成都的3医院在当月最后3天里相继递交了招股书,这一幕一度被市场称为眼科巨头们的“名场面”。
经过接近1年的折腾,爱尔眼科的股价一路攀升,总市值突破了亿元。而华厦眼科作为3家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终于先其他对手一步拿到了通往资本市场的通行证。在此期间,华厦眼科共计更新了4次招股书,深交所对其的问询也一次比一次严厉。
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到,华厦眼科这次要公开发行股票万股,占本次公开发行后总股本的10.71%,募集的7.79亿元资金主要用于投入医院项目(万元),区域视光中心建设项目(2.30亿元),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升级项目(万元),信息化运营管理系统建设项目(2.04亿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2.00亿元)。而前面提到的厦门眼科中心,是华厦眼科要上市的业务核心。
和爱尔眼科差不多,华厦眼科自称是一家专注于眼科专科医疗服务的民营医疗连锁集团,直接向国内外眼科疾病患者提供各种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覆盖白内障、屈光、眼底、斜弱视与小儿眼科、眼表、青光眼、眼眶与眼肿瘤、眼外伤等眼科八大亚专科及眼视光专科。
目前在国内的眼科市场中,医院的碾压已经十分明显,其中爱尔眼科不论是连锁规模还是盈利能力都是一家独大,市占率达到23.2%;华厦眼科则是第二医院,市占率已经接近6%。
按照招股书中的最新信息,华厦眼科在国内共有53医院,覆盖国内17省的45个城市。尽管这一数据比起普瑞眼科的22家和何氏眼科的17家来优势明显,但要挑战爱尔眼科,力量还明显不足。截至去年年末,爱尔眼科在中国大陆有医院,在香港地区和欧美还有80多家;全年门诊量.87万人、手术量69.47万,分别是华厦眼科的5.45倍和2.71倍。
论赚钱能力,华厦眼科这个行业“老二”与爱尔眼科更是相去甚远。去年全年,华厦眼科实现的营收25.15亿元,归母净利润3.34亿元,而同期爱尔眼科的数据则分别是.12亿元和17.23亿元。
“金眼科,银外科,开着宝马口腔科。”从业内这句流传的“顺口溜”可以看出,爱尔眼科受到资本追捧并非没有理由,除了业务规模和资本市场一家独大之外,公司的毛利率最近3年也一直在上行,去年已经突破50%达到51.03%。但华厦眼科年-年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是40.80%、40.19%、41.72%,也是从年起,公司的毛利率开始被普瑞眼科和何氏眼科反超。
在专科医疗的巨大风口上,资本的疯狂总是超出预料。从去年7月华厦眼科递交上市材料到今年6月25日的不到1年时间里,爱尔眼科的股价接近翻倍,从每股不到35元涨到了67.58元,最新市值达到.05亿元。作为眼科赛道上稀缺的白马股,爱尔眼科在去年的机构抱团行情中毫无疑问是重要标的之一,去年年末持仓基金一度达到只。但随之而来的是多倍的市盈率,一季度已经有多只基金高位出逃。
华厦眼科的招股书显示,-年,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从.1亿元增长到了.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6%;其中民营规模从.3亿元增长到了.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7%。公司同时引用一份研究报告的预测称,到年我国民营眼科专科医疗服务市场将达到.8亿元,年至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可达20%。
这个时候上市,对莆田商人苏庆灿来说,或许正当其时。
元/平米拿地,苏庆灿的资本算盘
在之前深交所的问询中,有两个问题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