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陈进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激光医学会前任主任委员。年中山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多个研究项目。发表论文8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8部,主编一部,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2项。
袁进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科技部“青年科学家”、中华眼科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智能眼科学组组长。亚太眼科学会眼成像分会委员(APOIS)、亚洲干眼协会(ADES)创始会员,广东省眼科医师协会常委兼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委。在ACSNano(IF13),STTT(IF7),SciData(IF6),IOVS等期刊发表论著四十余篇,撰写专家述评7篇,参编专著7本。
林浩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科带头人,国家优青,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和“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青联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青科协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从事医疗大数据在诊疗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转化应用研究。对各种常见眼病的防治具有多年临床经验,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尤其对先天性白内障等儿童眼病的防治具有丰富经验。研发构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白内障诊疗云平台(Nat.Biomed.Eng.,封面论文),全球首个近视发展智能预测系统(PLoSMed.),全球首个婴幼儿视功能智能评估系统(Nat.Biomed.Eng.,封面论文)并在广州开启了全球首个眼科人工智能机器人门诊,作为唯一由中国团队完成的入选项目,被IEEESpectrum评选为“影响全球医学界的11大AI事件”。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涵盖了国际顶级杂志《Nature》《Science》《Lancet》《BMJ》等。其中,作为第一作者研发的白内障新疗法成功应用于临床(Nature),被NatureMedicine评为“年生命医学的八大突破性进展之一”;主编专著2部,参与编写专著6部,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10余个项目。主持研发的多项智能医疗设备和软件系统应用于临床,并获得30多项国内外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李涛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眼科中心科技处副处长。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遗传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眼底病学组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医会视网膜血管病学组委员兼秘书。首批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眼底病杂志》、《EyeScience》编委。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各级科研基金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0篇。中山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
苏文如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自然科学杰青,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任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基础免疫学分会-常务委员,医院医学会神经眼科专委会-委员等。眼科临床和科研工作15年,擅长各种葡萄膜炎等眼免疫炎症疾病的诊治,在新型生物制剂等治疗眼免疫炎症疾病上具有丰富经验。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自然面上项目等12项省级以上基金。发表高水平论文40篇;4篇IF﹥14;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
娄秉盛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眼科急诊部负责人,中组部第八批援疆干部,广州市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库专家。从事眼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10余年,擅长各种眼外伤的应急处理以及复杂眼外伤的二期修复重建手术,尤其对感染性眼内炎的防治进行了系列研究。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来源:眼科学与视光学系----
----编辑:蔡炽聪----
----审核:邰梦云----
----审定:魏春福----
更多精彩,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