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病人护理概述
(一)
第一节眼科病人的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既往史
全身: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眼部:眼部外伤,手术等
(2)药物史(糖皮质激素氯丙嗪)
长期应用激素可引起青光眼、白内障
(3)家庭遗传史(视网膜色素变性常见的遗传性眼病:色盲)
(4)职业与工作环境(紫外线辐射等对诊断有帮助)
(5)诱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剧烈咳嗽、暗室停留过长、便秘等)
二、身体状况
常见症状
常见体征
视力障碍
眼部感觉异常
眼外观异常
眼部充血
视力下降
眼压升高
眼球突出
角膜混浊
角膜上皮脱落
前房浅
晶体混浊
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脱离
杯/盘比异常等
结膜充血
睫状充血
血管来源
结膜后动静脉
睫状前动静脉
位置
浅
深
充血部位
近穹隆部充血明显
近角膜缘充血明显
颜色
鲜红色
紫红色
形态
血管层网状、树枝状
血管层放射状或轮廓不清
移动性
推动球结膜时,血管随之移动
血管不移动
充血原因
结膜疾病
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及青光眼
常见症状
(1)视力障碍
视力下降
视物模糊
眼前黑影飘动
视物变形
视野缩小
复视
(2)眼部感觉异常
眼干
眼痒
眼痛
异物感
畏光
流泪
结膜炎最常见(眼干眼庠异物感)
角膜炎(眼痛畏光流泪)
(3)眼外观异常
常见体征
(1)眼部充血
结膜充血
睫状充血
混合充血
(2)视力下降
一过性下降:
体位性低血压
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
无痛突发性:
视网膜动、静脉阻塞
视网膜脱离
突发伴眼痛: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无痛渐进性:
白内障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3)眼压升高
(4)眼球突出
三、辅助检查
视力、对比敏感度、暗适应、色觉、立体视觉视野、视觉电生理检查、眼超声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和眼科计算机图像分析等
四、心理社会状况
一般社会资料
心理状态
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
第二节眼科病人的检查和护理配合
一、眼部检查
1)眼附属器检查
2)眼前段检查
3)眼后段检查
4)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光线越窄,切面越细,组织层面越分明。
5)直接检眼镜检查法
6)眼压测量法指测法Schiotz眼压计非接触眼压计
二、视功能检查
① 视力visualacuity
中心视力(黄斑中心凹的视觉敏锐度)
光线充足
测距5米检眼与1.0行等高
先右后左,先裸眼后戴视
5米-------视力表
小于5米---V=d/5×0.1
小于1米---指数(如40cm指数)
小于5cm---手动
光感
② 视野visualfield
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周边视力
中心视野:固视点30°以内
周围视野
③ 色觉
色弱、色盲
以“红绿色盲”最常见
夜盲、昼盲
三、其他检查
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眼部超声波检查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查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
第三节眼科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1.感知紊乱:视力障碍与眼部病变有关。
2.焦虑与视功能障碍及担心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结果,对环境不熟悉,担心疾病会影响自己的家庭、工作和生活,增加经济负担等因素有关。
3.自理缺陷与视功能障碍或术后敷料双眼遮盖等因素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与视功能障碍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用药、并发症的控制和监测或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等。
6.急性疼痛与眼压升高、急性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7.慢性疼痛与眼压升高、炎症反应或缝线刺激等因素有关。
8.组织完整性受损由眼外伤有关。
9.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局部创口预防感染措施不当等因素有关。
10.便秘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精神紧张或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有关。
11.舒适受损眼干、眼痒、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等与眼部炎症反应或过敏反应有关。
第四节眼科手术病人的常规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压、血糖、发热、感染)
2.术前三天点抗生素眼药水
3.内眼手术术前一天剪去术眼睫毛
4.术前一日结膜囊冲洗
5.训练病人转动眼球,并告知止咳方法。(舌尖顶压上颚、用手指压人中穴)
6.保持大便通畅,给予易消化饮食
7.做好个人清洁卫生
二、术后护理:
1.术日卧床休息,防止压迫术眼。
2.术眼加盖眼罩,防止碰撞,脱落。
3.嘱病人术后2周勿做摇头、挤眼动作。
4.观察局部伤口情况。
5.遵医嘱用药,防止感染(新开封药水)
6.防止腹压增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