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福利从0岁到岁常见的眼睛疾病之

编者按

上周我们相应爱眼日主题,为老师们介绍了从幼儿、儿童、青年时期常见的眼科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容易患的疾病几率逐渐升高。那么本周我们继续谈谈中年时期容易患的眼病。也欢迎老师们继续参与我们的留言互动,谈谈您在临床中发现的中年常见的眼病有哪些?

*本文摘自《从0-岁常见的眼睛疾病》

老视

老视(老花眼)是每一位中年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人的眼睛就像一台自动对焦的照相机,到了中年后自动对焦的镜头(晶状体)老化,导致看远物看近物的调节速度减退,尤其是近距离的对焦,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因此看近物时就需要用附加镜片来帮助,也就是老视镜。一般人都以为有近视的人老了就不会发生老视,其实这观念是错误的。不管远视、近视或正视眼的人到了40岁,眼睛的调视能力都会随之减退,大约在40岁时看近30cm的东西,老视的附加镜片约度、50岁时约度、60岁以上约度。如果在40cm看近距离,则40岁时附加镜片度数约50度、50岁时约度、60岁以上约度。因此一般而言,40岁时只需将看近物的距离稍微拿远一些,仍不太需要佩戴老视镜,通常到了43岁以后就会慢慢觉得佩戴老视镜的迫切性。而且由于一般近视眼镜都少配了一些近视度数,也就有辅助看近处视力的作用,所以常未感觉老视的存在。

何时需要配镜?由于老视时,若看近距离没有佩戴眼镜,就会造成眉头酸痛、眼睛疲劳,甚至头痛发生。有时些近视眼患者也可能由于年轻时眼镜度数配超过,或40岁之后近视度数略为降低,因而会觉得老视提前,看近物时会不舒服。此类患者初期只需先将看远物的近视度数降低即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未好好控制,可能会导致失明。糖尿病超过10年者中大约80%会有眼睛的症状,但如果早期预防处理,90%会减少并发症。发生黄斑部水肿,通常很快会造成视力的下降。

通常在早期病变较轻时是不需要做激光治疗的,除非出现黄斑部水肿,所以只要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即可。随着眼底病变进展,则需要做激光凝术治疗,有人需做局部激光治疗,也有人需做全网膜激光治疗。主要是利用激光将不正常血管萎缩化,大约在黄斑部周边需打上0~0个光凝点,因量很大,所以可能要分2~3次或甚至更多次来完成。这种光凝完后可能会使你的周边视力减退,但可以保存住中心视力,所以光凝完成后可能会影响色觉及夜间视力。如如果玻璃体积血严重时,需要用玻璃体切除术将血块移除。

如果出现黄斑部水肿,则可用局部激光凝术,也就是利用小量小范围激光减少液体渗出到黄斑部,同样的有时需几次的激光才有效。如如果两眼都有,最好一次只做眼,隔几周后再做另一眼。事实上局部激光可以避免50%的视力丧失。通常激光光凝术及玻璃体切除术可以使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在5年内失明的机会降至5%以下。

年2月发表在《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上的一篇:复方樟柳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全视网膜光凝后视网膜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表明NPDR患眼行PRP后应用复方樟柳碱颞侧皮下注射可减轻激光视网膜光凝造成的视网膜功能损害,从而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视神经,并改善视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可作为眼科缺血性疾病激光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其实预防重于治疗,因此在45岁以上,有家族史肥胖者(超过标准体重20%),有高血压或高血脂者,应定期抽血检查。如果有初期糖尿病,应避免体重过重,要适当运动,减轻压力,保持正确的饮食习惯,血压、血脂控制正常,不抽烟,不过量喝酒。甚至应口服降血糖药物,让血糖水平维持正常,可减缓或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有些患者有视网膜病变后,血糖水平一直控制得很好,但感觉视网膜病变持续进展。笔者认为初期的控制是最重要的,不要让发生病变的机制启动。

青光眼

青光眼主要是由于视神经节细胞的死亡,而产生视神经病变。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眼压的升高,这可能是由于房角小梁筛板的流出路径受损,导致房水流出障碍而引起的。而这种正常房水流出及受损的原因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约占全部青光眼的50%以上。而原发性青光眼(即没有特殊原因引起)又分为原发性开角型、原发性先天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通常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常属于慢性没有什么症状,而且视野的受损常是斑块状,且影响偏周边视野,因此往往等到患者感觉视力受损时,通常已是很晚期(中心视力受影响)。定期测量眼压是很重要的,当眼压偏高时,应先测量角膜厚度、视野,确定视神经受损与否,再考虑是否进一步治疗。

老年人或较薄的角膜厚度、近视都是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若有家族史,更有6%的机会会有青光眼。其他的因素则以导致继发性青光眼为主,如长时间使用类固醇(类固醇引发青光眼),或由于严重糖尿病或中央静脉阻塞所产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或外伤引起(房角后徙青光眼)或虹膜炎(虹膜炎青光眼)。

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建议为每个患者设定个体化的目标眼压,并采用药物、激光和滤过性手术给予降眼压治疗,并提示青光眼患者的视神经保护的治疗也应该格外引起重视。根据上述青光眼发病机理,建议青光眼的多靶点治疗策略如下:

1、药物、激光或手术降低眼压,推荐前列腺素衍生物作为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线用药。

2、改善视神经的微循环,改善缺血缺氧,强烈建议眼科改善微循环第一品牌灵光?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另外可以辅助一些中成药及植物药,如葛根系列、银杏系列、川芎系列、灯盏细辛系列等。

3、神经生长因子、维生素等视神经保护

由于目前有如此多种的药物可以选择,所以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需要性,不过如果药物剂量已达最大量,仍无法降低眼压时,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白内障

白内障在中年人较常因为高度近视、糖尿病或吃类固醇药物而提早出现。高度近视引起的白内障常是核性白内障,也就是晶状体中心核的致密度变得愈来愈密,而改变了屈光度,使物体影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也就是会使近视度数增加。因此在30~40岁,近视度数突然快速增加时,有时要怀疑是白内障,不过在极高度近视者中,后囊白内障也很常见。后囊白内障仍较常见于吃类固醇或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后囊白内障常位于后囊的正中央,所以当强光照射或看近物时会使瞳孔缩小,而使白内障遮住瞳孔中心,大大影响视力。但若在较暗时,或瞳孔较散大时,视力反而比较好。早期白内障手术还不是很理想时,有时会点用散瞳剂来改善这类病患的视力。

手术可能是去除白内障唯一的选择。市面上虽然有许多局部点用的药水,但效果不佳。而许多营养品或眼睛,也没有确定可以避免或治疗白内障。

手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仍是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再加上人工晶状体的植入。至于人工晶状体也有许多种,如黄片(滤过蓝光)、非球面镜片(减低相差或变形),或多焦点镜片(可以看远、看近)。多焦点人工晶状体镜片的设计为同心圆式,由内到外有不同的度数,可以有看远近多种距离的度数。利用看远物时瞳孔大(用外圈度数)原理制作,看近物时瞳孔较缩小(用中心度数)。所以手术后,晶状体位置是否在正中央、瞳孔是否收缩自如、或高度近视、眼轴过长,均会影响术后的功能。另外,眼睛有其他病变,如视野缺损或黄斑部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等,也可能无法使之发挥应有的功能。因此术前的选择要多加判断,不要以为最好、最贵的就会有最佳的效果。

目前白内障手术进展很大,安全性高,因此手术仍是解决白内障最好的方法,置入人工晶状体也是必需的。不过,高度近视,尤其近视超过0度以上,眼轴长超过29mm以上,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功能便发挥不出其效能,因此我常建议放入晶状体后,最后的度数在~度左右。术后患者看远时戴近视~度的近视眼镜,看近物时则拿下眼镜即可。

眼干燥症

眼睛干涩是中年妇女最常见的问题,可能的原因众多但最常见的是因眼睑腺分泌过度引起的眼睑结膜炎所产生的眼干燥症。

通常主要的原因是比较油性的皮肤、火气较大的体质、熬夜或失眠,或吃太多油炸食物或甜食,或火锅类食品而引起。一般而言,做泪液基础分泌测试可能会正常或略低,但患者仍感干涩。因此要避免上述情况,应多用湿毛巾热敷眼睑以改善症状。点用药水甚至人工泪液,只是让眼睛暂时感觉较舒服,并无法持久。戴用隐形眼镜的患者除了上述做法外,在戴用时最好仍点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眼泪,来增加镜片的透氧度。否则戴用一段可能会改善一点,但有时甚至需要将隐形眼镜脱下冲洗。另外糖尿病患者或常喝酒的人,也较容易有口干舌燥及眼干燥症状,同样的,多热敷及多喝水均可改善。

中年时期的视网膜脱离

最常见与视网膜脱离有关的周边视网膜变性是格子状或栅栏状变性。医院年至1年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病例做分析,结果发现40岁以前的患者以高度近视为主,而且大部分是由于格子状变性所造成的;但是40岁以后则不属于高度近视眼,而且大部分是翼状裂孔,或马蹄状裂孔所造成,或极高度近视的黄斑部裂孔。

另外,年轻的视网膜脱离好发于近视度数在~度间,眼轴长26.0~27.0mm。造成视网膜脱离需具备2个必要因素,一个就是周边视网膜变性或裂孔等,另一个就是玻璃体牵引力。由于玻璃体本身是胶质体,出生后不再增生,可是近视每增加度,眼轴长度则会增加0.37mm,而胶质玻璃体就会随之牵引,其余的空腔则由色素上皮产生液体来填充。因此当近视度数低时,牵引力自然就低,当度数增高时,牵引力就愈大。只是当近视度数增高超过某种程度时,牵引力就愈大。只是当近视度数增高超过某种程度时,其胶质玻璃体就会拉断,形成许多胶质玻璃体漂浮在水中,而使牵引力消失。因此视网膜脱离在极高度近视时反而少见。由于中年人胶质玻璃体变性及牵引较严重,所以即使不是高度近视眼,也可能在视网膜比较薄的地方发生裂孔,进而造成视网膜脱离。

许多人常把飞蚊症和视网膜脱离画上等号,其实飞蚊症本身并非诊断名称,而是主诉症状,只要在眼前感觉有漂浮物在晃动。大部分的的飞蚊症都是生理性的,对眼睛本身并无大碍,只是眼球玻璃体腔出现小杂质,如胆固醇偏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或由于玻璃体的液化导致胶质与水层的液相差折射所造成,如年龄老化、近视等,甚至于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也会有此现象。其实最常见的仍是老化造成的,几乎一半以上的中老年人都或多或少都会有飞蚊症。不过有飞蚊症仍是一个警讯,应请专业的眼科医生做详细的眼底检查,确定没问题才可以。我们发现除了这种因周边网膜变性造成裂孔而引起网膜脱离之外,另外有一类和高度近视有关的是年龄较大的,常常是在白内障手术后而引起的。可能的原因常是在非周边的视网膜出现萎缩性裂孔,或在黄斑部萎缩的边缘,或后葡萄肿边缘出现裂孔。这类常很难及早预防或处理,因此一发现格子状变性都应做激光光凝术,以预防将来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可能。

甲状腺眼病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也是一种中年很常见的疾病,顾名思义,也就是眼球异常的突出。然而眼球突出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先天性的或遗传性的眼窝结构异常,或是由于近视度数增加所造成的眼轴增长而导致眼球突出,也可能是眼窝内有肿瘤或炎症而引起的,不过最常见内分泌性眼球突出的原因就是甲状腺眼病(TED)。甲状腺眼病好发于女性,主要的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功能异常。

爱眼日留言活动福利一

从爱眼日(6.6)开始到下周的灵光日(6.14),zizhuyanke







































北京哪里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xjianzhan.net/yczz/3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