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逆境不忘修行大爱无疆彰显责任记

程朝晖,男,44岁,医院玻璃体视网膜与眼外伤科副主任医师,天津市第24批中国援刚果布医疗队眼科医生。从事眼科工作二十年,主要开展眼底病、眼外伤等疾病诊疗。参与多个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为服务大众做出默默无闻的贡献。曾参加甘孜藏族自治州“朗视界沐光明”慈善义诊。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从成为眼科医生的那天起,程朝晖就一直在修行。20年间,他执着过,迷茫过,勇敢过,惶恐过,他体会着大喜大悲,他收获着大彻大悟。但始终不变的,是他那服务患者、播撒光明的信念。

大悲无泪——对家人,他只能说抱歉

程朝晖和夫人都是眼科医生,他们仅有的两次度假经历:一次,他夫人在酒店里与各类患者通话两天,远程处理工作上的事,根本无暇游山玩水;另一次,两医院的电话,转天一早驱车赶回天津急诊手术。

回想这两次旅游经历,程朝晖开玩笑说:“作为医生夫妻,好不容易有时间一起度假,但结果还是工作第一。事实上,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即便是她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我在非洲驻外的时期,也都会接到各类病人求助的越洋电话,而我们也要随时帮助他们安排诊疗。我们都是医生,又都是医生的家属,除了互相安慰、相互鼓励外,没有更好的办法。很多时候,面对工作上的压力,我们宁愿选择沉默。”

黄桂红副院长、王新科长、林婷婷副主任等为程朝晖送行

年底,程朝晖在手术间隙接到人事科通知,即将参加天津市援刚果布医疗队。当领导问自己有什么困难的时候,他说:“我有困难,别人也会有困难;别人能克服,我一样能克服。我无条件接受。”几句朴实的话语,展现出了一名医者的大爱与责任。

此刻,程朝晖想到了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好兄弟——朱利民副主任。朱利民作为驻加蓬医疗队分队队长,当时正在加蓬弗朗斯维尔执行援外任务,他带领队员克服困难,改善医疗队的生活环境,改善当地医疗卫生环境,以简陋设备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为当地人民送去光明。程朝晖被这种精神感动,立志要像朱利民那样不辱使命,为非洲的眼科事业做出贡献。临行前,为了能顺利在当地开展诊疗,我院捐赠了大量的药品支持,程朝晖自己又购置了当地缺少的耗材和器械。他的行囊中,自己的物品很少,大部分都是捐赠的药物、耗材等。

启程之际,他的夫人已有五个月身孕,为了这个孩子,全家企盼了十年。然而,程朝晖刚刚到达刚果布黑角,就感觉电话的另一端气氛不对。不得已,他拜托同事到家里探望,才得知夫人住院,孩子危在旦夕。想到四位老人体弱多病经不起折腾,家庭需要自己,程朝晖心乱如麻。一边是马上就要开展的援助工作,一边是面临变故的家庭。在多方面的劝说和支持下,程朝晖忍住担心和悲痛,他一边参加医疗队的交接工作,一边积极联系回国事宜。

一周后,在医院和卫计委的帮助下,他匆忙回到爱人身边。只是,终究没能留住这来之不易的孩子。夫妻二人相对无言。他希望孩子能够明白,直到最后一刻,父母都没有放弃。幸运的是爱人安好,只是剩下的伤痛,需要时间慢慢平复。面对家人的眷恋,同事的关爱,医院的照顾,程朝晖内心百感交集。夫人还在住院期间,他就开始联系办理回程的手续。距离上次出发不足20天,他与家人之间已没有言语可以表达彼此的牵挂,唯有默默祈祷祝福。临行时,程朝晖头也不回的走了,他生怕那一次回眸,家人会看到自己眼中的泪水。面对非洲方面的询问和困惑,程朝晖默默用行动证明:在医生的天职面前,他不是逃兵!他代表的是医院,更是一个执着于播撒光明的普通眼科医生。程朝晖,是一个满怀对非洲人民深情厚谊的中国医生!

大悲无泪。程朝晖带着对家人的亏欠继续踏上征程,他坚信自己的使命是为了更多人的光明和健康服务,他坚信家人会理解自己,他更坚信自己是光明事业的一颗螺丝钉,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作用,这个世界就会少一些黑暗,多一片光明。

大悟无言——无数前辈引领他成才

程朝晖的事业起步很顺利。医院工作期间,医院首届“光明之星”、济南市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可谓是眼科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这里,他扎下了作为一名合格医生的根,传承了老一辈眼科人的“道儿”。

那个年代还没有规范化培训,但程朝晖接受了最正规的住院医师培训,在眼科前辈们的悉心带教下,他打下了坚实的临床基础。卢信义主任带病查房的身影、郭百灵主任亲自记录病程的画面、丛爱宁主任讲解如何整理器械的音容,都在年轻的程朝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离开那里已十年之久,但程朝晖依然对戴军主任的话记忆犹新:“眼科大夫,是光明使者,要努力让更多患者重见光明。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守住这个道儿”。

读研究生期间,程朝晖遇到自己的人生导师赵培泉教授——眼科领域家喻户晓的“赵铁人”。赵教授不仅精力过人,更有坚毅正直的品格,对病人满腔热情,对工作精益求精。从赵教授身上,程朝晖学到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不放弃。

在和王文吉教授学习的过程中,程朝晖感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经过反复琢磨,用镜片和换药杯做成模型,每晚在检查室练习,他终于用了一周的时间迅速熟练掌握了间接眼底镜的检查技术,大大减少了病人的检查时间,也让自己在手术台上争取到了更多的机会。

如今,程朝晖自己也带教多年,他也常常用自己的学习经历启发年轻医师。各位前辈的谆谆教诲和以身作则的态度,一直鼓舞着程朝晖磨砺技能,一直是激励他成长的动力,也成为他日后带教年轻医生时经常引用的典范。

研究生毕业后,程朝晖有幸留在上海市中医医院,跟随张兴儒教授工作。虽然只有短短数月,但他却领略到了张教授高超的手术技巧,以及“把每一台手术都做成精品”的谆谆教导。

年,上海的初夏,全国笼罩在非典的恐怖中。程朝晖主管的一个眼内炎病人在住院后才透露北京就医的经历。得知这一情况后,医院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迅速将病人隔离。清空手术室后,程朝晖作为助手和徐格致教授全副武装完成了这台手术。之后的几周,他每天都要穿着全套隔离服去隔离区查房、换药、开医嘱。最终,病人病毒电镜检测阴性,没有全身症状,隔离期结束,程朝晖和病人一起重获自由。多年以后,程朝晖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轻描淡写,但在当时却是一次生死考验,他冒着被隔离甚至患病的危险,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为让病人早日恢复光明。

年末,程朝晖来到了医院。医院第二次扩建迁址,医院蓬勃发展的十年。回忆起那段时光,程朝晖感慨地说:“李筱荣院长是我的领导,也是我的导师,是真正的‘医、教、研、管理’四栖明星,更是公益事业的典范,堪称‘最美眼科医生’。记得李院长第一次见面时对我讲:‘一个医生,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品。’在他眼里,每个人都是可造之材,医院在他的管理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汶川地震后,天津医科大学组建了专业的灾害救治团队,程朝晖积极报名,并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成为学校应急医疗队的预备队员。

工作期间,他每年退回的红包金额达数万元,很多病人送锦旗、写表扬信,也被他一一婉拒。医院的感召下,自觉维护“红包零投诉”的记录。作为眼科医生,程朝晖的奋斗目标始终是让病人获得“无量光,无量寿”,他用自己的青春谱写着光明的赞歌。常常有病人说:看到程大夫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心里就踏实了,这也许是对一个医生最高的评价吧。而程朝晖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他对得起病人的这份信任。

大悟无言。程朝晖一路默默学习,向无数前辈请教,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眼科医生。每当程朝晖面对困难,身边的榜样总是给他力量。在这些最美医生的帮助下,程朝晖正昂首踏上驱散黑暗、播撒光明的道路。

大笑无声——圆梦非洲,终成正果

年,程朝晖踏上了援非的旅程。到医院后,程朝晖和其他队员一起克服生活上的困难,一步步走上正轨。看到当地的医疗状况,看到很多非洲人民的眼病得不到救治,程朝晖痛心不已。

程朝晖(右一)与吴晋晖医生合影

10月,医院船到访黑角港,程朝晖所在的医疗队负责前期准备和接待工作,以及筛查病人。期间,他前后共计完成人次的眼科病人诊治,并对每个病人给出诊断和处理意见,赠送近千元药品。送行之日,舰上的眼科医生吴晋晖发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wxjianzhan.net/yczz/5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