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家良教授
来源:中华眼科杂志,,54(8):-.
DOI:10./cma.j.issn.-..08.
引用本文:赵家良.我国眼健康事业的回顾与展望[J].中华眼科杂志,,54(8):-.DOI:10./cma.j.issn.-..08.
本文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摘要:
眼健康是全球卫生机构在长期开展防盲治盲工作的基础上于近年提出的新概念。充分了解眼健康概念的由来、目标和内涵对于我国开展眼病防治工作和促进眼科事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几十年来我国眼健康事业已经取得了极大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本文提出我们应当充分掌握防治盲和视觉损伤以及公众眼保健的实际需求,抓住重点,明确目标,逐步推进眼健康事业,在目前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面对挑战,继续努力,争取我国眼健康事业取得更大进步。(中华眼科杂志,,54:-)
一、眼健康概念的由来和内涵
眼健康是全球卫生机构在长期开展防盲治盲工作的基础上,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充分了解眼健康概念的由来、目标和内涵,对于开展眼病防治工作和促进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明确提出眼健康概念的机构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从至年的几十年间,WHO在防治眼病方面一直致力于"防盲治盲"。年WHO和国际防盲协会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视觉,享有看见的权利"大型防盲项目,有力推动了全球的防盲工作。年之后,WHO的提法发生了变化,提出"根治可避免盲和视觉损伤"。年又在《面向普遍的眼健康:—全球行动计划》中提出了眼健康的概念[1]。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年10月发布的《"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年)》也明确提出了眼健康概念。眼健康的提法与防盲治盲究竟是何关系?眼健康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眼健康?这些均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WHO指出,普遍眼健康全球行动计划的愿景是建设任何人都不应当无故发生视觉损伤的世界,对于发生了不可避免视觉丧失的人应当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而且让所有需要眼保健的人都能接受到综合的眼保健服务。"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指出,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盲在内的视觉损伤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威胁社会经济生产活动,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论述清楚地告诉我们,眼健康不仅是防盲治盲、防治视觉损伤的延续,扩大了服务对象和工作范围,而且在眼健康概念中仍然强调根治可避免盲和视觉损伤以及做好视觉残疾的康复是工作的重点。"不应当无故发生视觉损伤"就是要防治眼病,避免出现盲和视觉损伤的后果。"发挥不可避免视觉丧失者的潜能"就是要做好视觉残疾者的康复,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有需要眼保健的人接受到综合的眼保健服务"就是满足所有人的眼保健需要。我们不应当以眼健康的名义,仅强调满足公众的眼保健需要,而忽视根治和防治可避免盲和视觉损伤。当然,我们也不应当仅将工作重心放在根治可避免盲和视觉损伤,而忽视公众对眼保健的普遍需求。在我国,更应将眼健康看作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其在建设"健康中国"中的重要意义,即没有普遍的眼健康,就没有完整的"健康中国"。WHO在提出普遍眼健康时也明确提出了其最终的目标是减少可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可避免视觉损伤,保证已经发生视觉损伤的人接受康复服务。具体目标是到年可避免的视觉损伤患病率在年的基础上降低25%。并指出实现普遍眼健康的内涵就是要加强国家的努力,更好地将眼健康整合到国家卫生计划中并提供卫生服务,以预防包括盲在内的可避免视力损伤;要整合各方面力量,促进人人全面、平等地享有眼保健服务;增加财力投入,在更广泛的项目预算范围内实施眼健康;加强眼科队伍的建设,做好综合的眼科医疗服务。这些提法与我国在防盲实践中已经形成的"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格局完全一致。二、我国眼健康事业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我国的眼健康事业从年新中国建立后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主要致盲原因是以沙眼为主的传染性眼病以及维生素A缺乏症、眼外伤和青光眼。虽然当时我国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眼科发展水平不高,但是各级政府大力组织防治沙眼,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沙眼被列为紧急防治疾病之一。全国眼科医师和科研工作者热烈响应政府号召,加强科学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沙眼衣原体。通过几十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群众性沙眼防治活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沙眼的患病率和致盲率显著降低。年在原来高发沙眼的12个省和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后5位的2个自治区进行了致盲性沙眼的快速评估,检查家小学的名7岁儿童,仅发现16例活动性沙眼患儿,在这些学校周围的农村中检查了名成人,仅发现21例沙眼性倒睫患者。这些结果均表明我国儿童活动性沙眼的患病率和成人沙眼性倒睫的患病率极低,已经达到了WHO和国际社会对致盲性沙眼不再是公共卫生问题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多个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白内障是我国首位致盲原因。国家对此十分重视,将防治白内障盲纳入国家发展规划,重点开展以复明为主的白内障手术,实施了一系列国家级白内障盲防治项目,包括"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一期和二期项目,中西部地区先天性疾病和老年性白内障防治项目,西部12省市自治区流动白内障手术车项目以及百万贫困白内障手术复明项目,治疗白内障盲取得显著成效。白内障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IOL植入术已经普及。随着国家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患者行白内障手术的支付能力明显提高。手术治疗白内障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