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做梦把老伴打醒了,咋回事
深夜,熟睡中的张大妈突然感到肩膀被狠狠打了一拳。“哎哟!疼死了!老头子做梦又打人了。”张大妈醒了过来,揉着肩膀看看依然睡着的老伴。心想:老头子又犯病了。
这几年,张大爷一睡到后半夜,就会说话、喊叫,后来发展到挥胳膊踢腿,经常打着张大妈。问他怎么了,张大爷说梦见和别人吵架、或者与坏人搏斗、或者轰走追赶他的动物。近来犯得越来越频繁,几乎天天都要犯,甚至有一次还从床上掉了下来。
(图片来自网络)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张大妈带着不解医院神经科的睡眠障碍门诊。
睡眠障碍门诊的李旭东主任医师详细询问了张大爷的情况,告诉张大妈,根据症状描述,张大爷有可能得了一类叫做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疾病。看着他们迷茫的神情,李大夫详细地给他们解释这种疾病。
我们人类正常的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前者包括了浅睡眠(一、二期睡眠)和深睡眠(三、四期睡眠),与精力和体力的恢复有关;后者常常出现后半夜,这时人会做梦,而眼球出现快速的活动,肌肉完全放松,与巩固记忆等有关。正常情况下,这两个阶段循环出现于我们的睡眠中。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是发生于快速眼动睡眠的一种睡眠障碍,由于肌肉不能完全放松而出现了喊叫、说话或者肢体活动。
这种活动与梦的内容密切相关。这类患者多为老年男性,主要表现是在睡眠中突发大幅度的运动行为。最常见的行为是在床上挥动胳膊击打、踢腿、说话、喊叫、起床,也可以出现磨牙、大笑、唱歌、打电话、甚至夜间下床行走。梦的内容多为患者防御不熟悉的人或动物、昆虫的攻击,少数为患者攻击他人,常存在愤怒或恐惧的体验,比如梦见吵架而出现喊叫、梦见抓坏人而上肢挥舞、梦见猫狗袭击自己而用腿踢它们。每次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十分钟。在发作期间,患者很容易被叫醒,醒来后部分患者可以清晰地回忆梦的内容。
“想不到还真的是一种病啊。”两位老人都是第一次听说。
多导睡眠监测技术:走进张大爷的梦境
“到底是不是这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我们需要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李大夫说到。
(图片来自网络)
多导睡眠监测是检查睡眠疾病的有效手段。它同时监测患者的脑电功能、下颌和四肢肌肉活动、心脏功能、呼吸功能等,可以对睡眠进行有效分期,同时诊断各种睡眠疾病。像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它可以发现肌肉无法放松以及录像录音各种活动以及言语,同时观察脑电图是否存在癫痫放电以排除癫痫的影响,观察呼吸功能是否存在呼吸暂停以判断日后是否影响用药。
“那得赶紧检查检查。”张大妈说到。于是李大夫给张大爷开了检查单。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可能发展成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一周后,张大爷一家又来到门诊,李大夫告诉他们,检查结果显示,张大爷得的病就是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张大妈问:“这就是睡眠的问题,不会有其他影响吧?”李大夫进一步解释,这种疾病可不单单是睡眠问题,它主要有两个危害,一个是这些行为可对老年患者或老伴造成伤害,如击打老伴或自己而出现瘀血、挫伤、骨折、甚至硬膜下血肿。更严重的是从床上跌下导致颈椎外伤或者股骨头骨折从而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根据国外的文献报道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对自身造成伤害,而三分之二对老伴造成意外伤害。
另外一个重要的危害是,这类患者在若干年后有可能发展成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等。国外学者随访了44例患者,5年以后45%的患者发展成为变性疾病,随访到12年82%的患者转化成为变性疾病,大多数转变为帕金森病和痴呆。即使那些没有诊断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患者,也都出现提示帕金森病或痴呆风险的生物标志物的异常。
老人出现睡眠障碍,应早发现,早干预,咨询专业医生
“啊,这可怎么办啊?”张大爷和张大妈慌了手脚,原来以为就是睡不好觉,谁知道还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不要着急”李大夫说。“这种疾病是可以治疗的。”
首先,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搬走卧室内危险物品,在床周围、地板上铺上垫子,床尽量靠近墙减少跌下的可能等。
其次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目前最常使用的是氯硝西泮,应当小剂量应用,服用后患者睡眠相关的运动行为和梦的质量明显改善。还可以使用褪黑素,褪黑素是一种保健品而非药物,但是国外研究显示它可以使运动明显减少,快速眼动睡眠恢复正常比例,并重新出现肌肉放松。此外,一些药物可能加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如三环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亲脂性β受体阻滞剂等。应该向专业的大夫咨询,避免使用这类药物。
(图片来自网络)
另外,还应根据患者的表现安排相应的检查,以排除神经系统变性病,比如通过量表的测验检查记忆力有无下降、通过中脑超声检查与帕金森病有关的中脑的改变、通过磁共振排除其他脑部疾病等。
“这种病是不是很少见啊?”张大妈又问。“并不少见。”李大夫继续解释。“根据国外的研究,60以上的老年人大约2%的人患有这种疾病,只不过我们不重视,当成一种普通的睡眠问题了。”
李大夫为张大爷安排了心理测验、中脑超声、头颅磁共振等检查,排除了变性疾病,同时服用药物。
几周后,张大妈来到门诊,高兴地说“老头子终于能睡个踏实觉了,服药以来只是偶尔说说梦话,再也没有大的肢体活动了。您的睡眠门诊除了像我老伴这样的病人,还看其他疾病吗?”
“很有必要。”李大夫介绍说。
失眠和嗜睡都是睡眠障碍,建议尽早就医
医院神经内科的睡眠障碍门诊是国内较早成立的专业门诊,专门从事各种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在国内最早诊断了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患者,并对其有深入全面的研究。除此以外,对于其他睡眠障碍也有比较丰富的诊疗研究经验。
比如,老王,李大姐和刘大妈都是每天晚上睡不着觉,一直以为自己是一般的失眠,吃了药效果也不好。到了门诊经过详细询问,原来李大姐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经过抗抑郁治疗,目前安眠药只需要很小的剂量;而刘大妈,自己觉得经常整夜不能入睡,非常痛苦,经过多导睡眠监测检查却发现睡眠效率还不错,和李大姐的感觉完全不同,诊断为反常失眠(也就是睡眠感知不良),经过药物调整,目前也明显好转;至于老王每天一躺在床上就会觉得两条腿有蚂蚁爬的感觉非常难受,必须要活动才能好转,经过多导睡眠监测检查确定为不安腿综合征,经过药物治疗已经能很好的睡觉了。
除了睡不着觉的患者,还有一类患者睡得太多了。比如小马,每天白天都控制不住想睡觉,坐车、开会、学习、甚至吃饭都有可能睡着,情绪激动时还容易摔倒,晚上睡得反而不好,有时刚睡着的时候觉得自己就动不了了,到了我们的门诊,经过多导睡眠监测和多次睡眠潜伏期的检查,诊断为发作性睡病,经过治疗现在白天已经能正常生活和工作;而老孙总是白天打瞌睡,多导睡眠监测提示存在严重呼吸暂停,经过减轻体重和呼吸机的治疗,也好多了。
“原来睡眠不好还有这么多原因啊。”张大妈说:“看来,还是要到专门的门诊看病,我得和我的那些老伙伴说说。”
(作者: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李旭东)
专家介绍
李旭东,医学博士,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擅长痴呆及相关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和抑郁焦虑等心身疾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下午睡眠障碍门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