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第三章

第三章幼儿常见疾病和意外事故的防护

第一节幼儿常见病的病因、症状及预防

七大常见病:佝偻病、肥胖症、缺铁性贫血、龋齿、感冒、肺炎、腹泻

小儿四病: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肺炎、腹泻(PD)

一、佝偻病(3岁以下幼儿的常见病)

病因:接触日光不足、发育过快、疾病的影响、钙的吸收利用障碍

症状:枕秃(头部)、鸡胸

预防:

1.预防先天性佝偻病

2.提倡母乳喂养

3.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

二、肥胖症

病因:多食少动、遗传、心理因素、内分泌疾病

症状:体重超过相应身高应有体重20%以上即为肥胖;超过20%-30%轻度肥胖症;超过30%-50%中度肥胖症;超过50%以上高度肥胖症

预防:

1.少吃多动

2.减少遗传影响

3.消除不良心理

三、贫血

病因:先天储蓄铁不良、摄入量不足、生长过快、疾病影响

症状:面色苍黄、易疲倦、头发稀疏、神情呆滞、嗜睡

预防:

1.多吃含铁丰富的饮食

2.治疗疾病

四、龋齿

病因:牙釉质薄、牙本质较松脆

症状:牙疼

预防:

1.多晒太阳,补充营养

2.适宜的刺激,促进牙齿咀嚼

3.避免外伤

4.注意口腔卫生,漱口和刷牙(使用含氟牙膏)

5.定期检查,及时治疗

五、感冒

病因:病毒引起的常见病;受凉、受热,空气污浊,过于疲倦,贪食油腻

症状:高烧、抽火风

预防:多喝水、多休息、物理降温(降至38°)

六、肺炎

病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3岁以下小儿冬春季的常见病。

症状:发热、咳嗽、气喘、呼吸困难、面色青灰

预防:

1.保持空气清新

2.吃易消化、有营养的食品

七、腹泻(夏秋季)

病因:消化不良、饮食不当、细菌(肠炎)

症状:蛋花汤样、黏糊状

预防:

1.不必禁食,吃些易消化、有营养的食品

2.注意腹部保暖

3.大便后用温水洗屁股

4.口服补液盐(ORS)(加凉水或温水冲服,切忌用开水)

大便

1.肠套叠:红果酱

2.细菌性痢疾:脓血便

3.白陶土样:肝炎、胆梗阻

4.柏油样(黑):消化道出血、鼻出血吞下

5.腹泻:蛋花汤、黏糊

6.肛裂:大便表面有血

食物中毒:

1.细菌中毒:食物变质

2.非细菌中毒:化学性:农药(生水果)

植物性:发芽土豆、生豆浆、生四季豆

第二节传染病的特性、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

一、传染病的特性

1.有病原体(与非传染病的根本区别)

2.有传染性

3.有免疫性(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

4.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

①潜伏期

②前驱期(具有传染性)

③发病期

④恢复期

二、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

1.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切断传播途径(空气、水、食物、日、土、虫、医、母、直接接触)

3.保护易感人群→幼儿:疫苗接种、预防针

传染病的通用护理:

1.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2.饮食清淡,易消化、有营养,少食多餐

3.多休息,多喝水

4.注意保暖

5.注意卫生(食具、用具要消毒、隔离)

6.照顾传染病病人要戴口罩

7.皮肤病:皮肤清洁,剪指甲

8.发烧:退烧(物理降温)

9.打疫苗

10.肠胃病:温水洗屁股

第三节幼儿常见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典型症状及预防

一、麻疹:

由病毒(存在于口鼻眼分泌物)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冬春多见。麻疹潜伏期在7-21天,一般10天左右最常见。(口腔开始→耳后蔓延)

预防:

1.保持空气清新。

2.注意口鼻眼卫生。

3.吃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4.发高烧应采取降低体温的措施。

5.护理病儿的人,要戴口罩。

二、水痘:

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及空气传播,传染性较强,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症状:起病较急,病初1-2天有低热,然后出现:皮疹→水疱→结痂

护理:

1.发烧要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疱疹上涂龙胆紫(紫药水)尽快干燥结痂。

3.给病儿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4.勤洗内衣和床单

5.须隔离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

三、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多在冬末春初流行,主要以呼吸道飞沫的途径传播,流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护理:

1.高烧时卧床休息,保持空气清新

2.饮食易消化、有营养,多饮水

3.可选用板蓝根等药物,患高烧时应适当降温。

4.护理者戴口罩,护理患儿后洗手。

四、腮腺炎:

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腮腺肿大期间,唾液中的病毒可经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流行,病后获终身免疫。(发热、食欲不振、腮腺肿大)

护理:

1.注意口腔卫生,常用淡盐水漱口。

2.腮腺肿痛可用湿毛巾做冰敷。

3.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避免吃酸。

4.用中药治疗。

五、流行性乙型脑炎:

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本病经蚊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典型症状:喷射性呕吐、肢体强直、高烧、瘫痪

护理:

1.在流行期间1-2月接种乙脑疫苗。

2.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虫滋生地。

六、传染性肝炎:

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肝炎病毒可分为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等诸多类型。无论甲肝、乙肝,在症状上都可分为黄疽型与无黄疽型两种。

黄疽型肝炎:病初类似感冒,相继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尤其不喜欢吃油腻食物。病后无精打采,乏力,脾气烦躁,易发怒。经一周左右,巩膜、皮肤出现黄疽,尿色加深,肝功能异常。无黄疽型肝炎:与黄疽型相比,病情较轻。一般有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无黄疽。

传播途径:食物、水源、粪便、医源(乙肝)、日常生活

预防:

1.接种甲肝疫苗、乙肝疫苗,保护易感者。

2.家庭中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水杯、牙刷要专用。

3.教育机构保教人员、炊事员等要定期体检。

4.注射用的针头、针管,用后彻底消毒。可用一次性注射器。

5.对肝炎病人的食具、用具、便盆等,均应严格消毒。病人应隔离治疗。

6.避免“母婴”传播。

七、手足口病:

由库克萨基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在夏季流行。主要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1~2岁婴幼儿为多。(可经水源、食物、直接接触传播)

症状:发烧,咳嗽,全身不适,并在幼儿的背面、手掌、足趾等部位出现皮疹,口腔内产生水疱症状。

护理:

1.发烧时卧床休息,多饮水

2.吃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

3.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4.不必用抗菌素治疗

5.病儿的食具、便具等应专用,用后消毒

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是由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菌存在于病人的鼻咽部,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常见冬春季。

典型症状:颈部强直、喷射性呕吐、血型皮疹,手指按压→红色印不退

1.接种流行性脑髓膜炎菌苗。

2.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3.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4.接触者检疫,可服用磺胺嘧啶预防。

九、结核病: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小儿若未接种卡介苗,即对结核杆菌有普遍的易感性。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

护理:

1.按医嘱用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

2.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3.避免接触各种传染病。

4.避免与结核病人接触。

十、细菌性痢疾:

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幼儿的粪便中,经口传入。多在夏秋季。

症状:1起病急,发烧,腹痛,腹泻2.一日腹泻数十次,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有总排不尽大便的感觉),大便内有黏液及脓血。

护理:

1.检查治疗,遵医嘱用药。

2.注意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

3.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洗屁股。

4.注意消毒隔离,饭前、便后要洗手。

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1.麻疹2.水痘3.感冒4.腮腺炎5.流行性脑髓膜炎6.结核病

飞沫传播、病毒

夏秋季(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经口传入、细菌

夏秋季(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蚊虫传播、病毒

夏季:

手足口病:库克萨基病毒

无季节性:

1.甲肝:食物、水源、粪便

2.乙肝:食物、水源、粪便、血液、唾液、乳汁

甲肝、乙肝:病毒

第四节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防护和急救

一、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挤压术的操作要领:

(一)口对口吹气

口对口吹气法是一种简便的人工呼吸的方法。

①畅通呼吸道

②吹气法

1.使病儿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松开;

2.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畅通。

3.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气。

4.每隔三四秒吹一次,成人16-20次/分,儿童18-24次/分,婴儿30-40次/分

(二)胸外心脏挤压术

1.伤者仰卧于有硬物的平面上,头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2.救护者站于伤者一侧,将一手掌的根部放置在胸骨下1/3处,再将另一手掌重叠上去。

3.伸直手臂,借助于上身重量,冲击性下压压后立即放松;

年长儿:60次/分

年幼儿:80次/分

婴儿:次/分

年龄越小,次数越多。

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

1.幼儿运动功能不完善

2.幼儿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

3.幼儿好奇、好动、活泼、易冲动

4.集体环境中,幼儿人数较多、教师人数较少

判断伤者病情轻重:急救的原则:

1.呼吸的变化1.挽救生命

2.脉搏的变化2.防止残疾

3.瞳孔的变化3.减少痛苦

二、急救处理

①小外伤止血:止血、消毒、包扎

出血的种类:皮下出血、外出血、内出血

止血方法:

1.加压包扎止血法

2.指压止血法

3.止血带止血法

4.一般止血法

②骨折:限制伤肢再活动(固定)

③眯眼:沙子、谷皮、小飞虫等眯眼,让儿童不要用力挤眼、揉眼,要安静等大人来处理。粘在眼表面的异物,翻开眼皮后,可用干净的手帕或棉签轻轻擦去。

④误服毒药:催吐为主

⑤烫伤:

1.用自来水不断冲洗伤处,进行冷却处理,防止烫伤的范围继续扩大。

2.若是隔着衣服,先用冷水使烫伤处却20-30分钟,然后剪开衣服,再脱下,在烫伤处涂抹“红花油”等油剂,并保持创伤面的清洁。

3.对烫伤面积较大的幼儿,应立即将湿衣服脱掉。用干净被单将伤者包裹起来,送医院治疗。

⑥触电:切断电源,用干燥的木棍移开电线,之后用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术,不可中断,医院。

⑦中暑:迅速将病儿移动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其衣扣,躺下休息。用凉水、扇子扇风,帮助散热。

⑧疯狗咬伤:狂犬病(“恐水症”),潜伏期10天、一年或更长。被咬后应及时用20%肥皂水或新洁尔灭清洁伤口。冲洗后,用75%酒精或2%碘酒涂在伤口上。送医,并注射狂犬疫苗。

动物咬伤:应立即、就地、彻底清洗伤口。冲洗伤口一是要快,二是要彻底,三是伤口不可包扎。正确处理伤口后,医院。

⑨黄蜂和蜜蜂蛰伤:黄蜂毒液呈碱性,可用食醋涂于伤口。(很黄很暴力爱吃醋)蜜蜂毒液呈酸性,用肥皂水涂于伤口。

⑩气管异物:立即送医急救

11.外耳道异物:

1.昆虫入耳:灯光对着外耳道,诱导昆虫爬出。或用甘油、食油、酒精灯滴入外耳道内,将昆虫淹死,再夹取出来。

2.脏水入耳:单脚跳

12.咽部异物:不能吞咽、不喝食醋,直接送医处理(镊子夹)

13.鼻出血:

1.安慰幼儿放松,安静坐着;

2.头略低,张口呼吸,捏住鼻翼,压迫5-10分钟;

3.止血后,2-3小时不做剧烈运动

4.出血较多时,用脱脂棉塞入鼻腔。

14.晕厥(大脑供血不足):让病儿仰卧,头略低,脚略抬高,以改善脑贫血状况,松开衣领、裤袋。清醒后,喝些热饮料。一般经短时间休息即可恢复。

15.惊厥(抽风):惊厥是大脑皮质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种病症。婴幼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所以很容易发生惊厥。

(1)若因高烧抽风,应采取物理降温措施。病儿清醒后喝些凉开水。可按以往服退烧药的用量,服一次药,送医院治疗

(2)抽风时,让病儿侧卧,松开衣扣、裤袋。保护病儿不要从床上摔下,但不要紧搂着、按着病儿。用毛巾或手帕拧成麻花状放在上下牙之间,以免咬破舌头。

16.擦伤:因摔倒把皮肤磕破了,伤口脏,可用凉开水冲洗伤口,除去污物;涂红药水或紫药水,盖上纱布,脸上皮肤擦伤不要涂紫药水。

17.挫伤:受到石子、弹弓子的打击,皮肤未破,但伤处肿痛、发青,可局部冷敷,防止皮下继续出血。活血止痛散敷在伤口处。限制受伤的肢体活动。

18.割伤:削铅笔划破了手,皮肤割裂、出血,可用碘酒消毒伤口,盖上消毒纱布,包扎止血。

19.扭伤:多发生在四肢的关节位置,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因过度牵拉而受到损伤。损伤的局部充血、肿胀和疼痛,活动受到限制。初期应停止多动减少出血,采用冷敷,已达到止血、消肿、止痛的目的。经1-2天,出血已经停止,可用热敷促进消肿和血液的吸收。中药七厘散外敷伤处有良好效果。(先冷敷、后热敷)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有妙方
白癜风有妙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xjianzhan.net/yfcs/2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