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皮损伤
头皮,由浅入深分为5层,即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临床上所指的头皮是前3层的合称。头皮损伤是指因外力作用使头皮完整性或皮内发生改变,是最常见的颅脑损伤。
(一)病因、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头皮损伤
分类
病因
临床表现
处理原则
头皮血肿
钝器
肿胀、波动感
小血肿自行吸收,大血肿穿刺抽吸加压包扎
头皮裂伤
锐器或钝器
伤口不规则,出血量大,可伴休克
加压包扎止血,24h内尽早清创缝合
头皮撕脱伤
强力牵拉
头皮缺如,颅骨外露,出血量大,常伴休克
加压包扎止血,防治休克,清创后再植
(二)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尿量、神志,注意有无休克和脑损伤的发生。
2.伤口护理:有无渗血、皮瓣坏死和感染,保持敷料整洁干燥。
3.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观察有无全身及局部感染,常规使用抗生素。
4.疼痛护理
5.心理护理
二、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致使颅骨结构改变,常合并脑损伤.
(一)病因及分类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了解受伤的经过及其他合并损伤。
2.身体状况
颅底骨折临床表现
骨折部位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能累及的脑神经
颅前窝
鼻漏
熊猫眼征(眶顶)、兔眼症(球结膜下)
Ⅰ~Ⅱ
颅中窝
耳、鼻漏
乳突征(battle征)
Ⅶ~Ⅷ
颅后窝
无
乳突征、咽后壁
Ⅸ~Ⅻ
3.辅助检查:首选X线,进一步检查选CT。X线——30%~50%显示骨折线,漏诊率高,脑脊液漏检查可确诊。
4.处理原则:颅盖骨折:一旦颅内压高,手术治疗。
颅底骨折:一般不需手术,重点在于观察脑损伤情况和处理脑脊液漏,超过4周仍不痊愈手术修补硬脑膜。
(三)护理措施
“一抗”:抗感染
“二要”:要取头高卧位、要保持鼻耳道清洁。
“三避”: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和擤鼻涕、用力排便。
“四禁”:禁止腰穿、填塞、冲洗及滴药。
三、脑损伤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和脑神经的损伤。
(一)分类
(二)身体状况
脑震荡
脑挫裂伤
意识障碍<30min
逆行性遗忘
无器质性病变
各种检查无异常
意识障碍>30min
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脑疝
颅内血肿分型
出血来源和发生部位
病程
硬脑膜外血肿
急性(<3天)
硬脑膜下血肿
亚急性(3天~3周)
脑内血肿
慢性(>3周)
颅内血肿临床表现
硬脑膜外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
中间清醒期
瞳孔先小后大
对侧肢体功能障碍
无中间清醒期
持续性昏迷
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
(三)辅助检查
1.首选CT,进一步检查用核磁。
2.脑挫裂伤时可做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常有红细胞。
(四)处理原则
1.脑震荡: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卧床休息1-2周,可完全恢复。
2.脑挫裂伤:①降低颅内压。②保持呼吸道通畅(脑挫裂伤会出现舌后坠)。③给予营养支持及维持水电酸碱平衡。④防止脑水肿。⑤对症处置等。
3.硬膜外血肿:少量自行吸收,大量手术治疗。
4.硬膜下血肿:一经发现手术治疗(原则上手术)。
(五)护理措施所有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都包括在内
1.现场急救: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抗休克治疗(有无颅脑外损伤),③创面护理(三部曲、禁冲洗,脑组织外露架空包扎,绝对不能加压)。
2.病情观察:
(1)意识:障碍早晚区别原发性脑损伤、继发性脑损伤依据,意识状态分级:清醒、模糊、浅昏迷、昏迷、深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为3分,8分以下为昏迷,分数越低意识障碍越严重。
(2)瞳孔(大小、形态、对光反射、眼球位置及活动情况,注意两侧对比。)正常瞳孔等大、同圆、直径3~4mm,对光反射灵敏。
①伤后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提示脑受压或脑疝;
②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临终状态;
③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可能为脑桥损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④双侧瞳孔大小多变,光反射消失伴有眼球分离,提示中脑损伤;
有无间接对光反射可鉴定视神经损伤与动眼神经损伤。某些药物、惊骇、剧痛可影响瞳孔变化:吗啡、氯丙嗪可使瞳孔缩小,阿托品、麻黄碱可使瞳孔散大)。
(3)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有无头痛呕吐等。
3.并发症护理
(1)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护理。见颅内压增高护理
(2)外伤性癫痫:发作时用地西泮10~20毫克,静脉注射。癫痫完全控制后,继续用药1~2年,逐渐减量后停药,突然停药可使癫痫再发。
(3)应激性溃疡:停用激素和使用胃酸分泌抑制剂如西咪替丁等。
(六)健康指导:伤后1-2年内不要放弃康复训练,很多功能还能恢复,做好安全防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