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资讯睫状体解离眼内缝合新方法穿针

编者按:

外伤性睫状体解离一般是眼球钝挫伤致睫状体纵行肌腱与巩膜突分离,使前房和睫状体上腔相通,房水直接进入睫状体脉络膜上腔。临床主要表现是持续性低眼压及其继发的晶状体移位、视网膜水肿、黄斑褶皱等眼部损害。关于该病的手术治疗多种多样,但尚缺乏治疗手段的“金标准”。让我们用图说话,一起学习这种睫状体眼内缝合术!

牵线搭桥接两翼

手术步骤:

1.常规球后麻醉,根据术前检查做大于睫状体解离范围1点钟的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建立玻璃体手术三通道,以便同时实施复杂眼外伤的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和前部玻璃体切除。10/0双长直针聚丙烯缝线的第一针经解离部相对处穿透巩膜及游离的睫状体而进入前房。

2.30G针头在巩膜睫状体平坦部由解离区域的一端进入眼内,长直针于瞳孔区穿入30G针头引出缝线。此时缝线已穿过睫状体解离处组织。

3.双直针第二针随后由相同穿刺口进入眼内,30G针头在睫状体解离区距第一针刺入点1点钟位置再次进针,引导双直针缝线穿出。

4.随后将双直针缝线打结,此时缝合处的睫状体解离区恢复睫状体与巩膜表面的贴附。如果解离区域超过1点钟,每超过1点钟则重复一次复位缝合直至全部解离区域被缝线覆盖。

5.线结长度应超过3毫米以防结膜覆盖时刺破或摩擦结膜。睫状体缝合结束后可根据病情着手进行。后部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等操作。

实践检验疗效可靠

该回顾性研究纳入了经房角镜和UBM确诊的44例患者(44只眼)。平均睫状体解离范围4.8±3.2点钟,其中包括超过半周解离患者共16例(3例°解离)。创伤合并症包括:前房出血、虹膜根部离断、晶状体脱位、白内障、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上腔出血和眼内炎。该研究的中位手术时机是伤后23天,术中缝合针数为4.6±1.9针,平均每钟点1.2针。

术后观察方面,所有44术眼的睫状体解离均得到了满意的缝合。术前平均眼压由8.0±3.4mmHg(3-21mmHg)升高至术后的14.4±4.0mmHg(11-21mmHg),logMAR视力由术前的2.3±1.1(0.22–4.0logMAR)改善到1.2±0.8(0.3–4.0logMAR)。

优势与不足

本方法的优势在于:

1.和传统直视下间断睫状体缝合,本方法中睫状体眼内缝合术显然具有无需制作巩膜瓣和减少显微缝合工作的优点。

2.当手术需要同时开展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等后节操作时,暴露的巩膜瓣显然干扰了手术的进一步实施。

3.遇到°睫状体解离病例时,眼内缝合法可以避免巩膜的全周切开,大大加强眼前节的稳定性。

不足之处是:

1.和直视下眼外手术相比,术中伤及透明晶体的风险骤增,还需术者注意操作。

2.作为一个病例研究该实验无对照组,无法进行不同术式之间的对比。

下图示传统直视下睫状体间断缝合术

结论

睫状体眼内缝合是一种新式、小损伤修复外伤性睫状体解离的术式。

原文:

马天驹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忽悠
中科医院获“聚力共健”品牌影响力企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wxjianzhan.net/zlff/201806/3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