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近视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国病”,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几乎是总人口的一半。而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7成,且逐年递增。其中,我国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38.4%之间,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近视依据其严重程度分为低、中和高度,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大于度的近视状态。高度近视眼多伴有眼部的病理变化,会导致严重视力障碍。国人大样本人群统计显示,高度近视在盲和低视力的人群中所占比例为7%~11%,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位致病原因。
1.怎样算高度近视?
一般来说,近视度数大于度(儿童度)的屈光不正的近视程度,称为高度近视。
大家大多认为,高度近视只是比普通近视度数高一些而已。其实,高度近视眼不能等同为普通近视。
普通近视可能只是眼睛近视屈光度数的异常,而高度近视除近视屈光度数异常外,还包括眼睛的各种结构异常和高度近视导致的并发症。
高度近视其特点为眼轴进行性延长,近视度数逐年加深,球后段扩张,伴视网膜脉络膜退行性变,严重影响视功能,故又称病理性近视。
2.为什么会高度近视呢?
目前多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造就了近视的发生和发展。高度近视甚或病理性近视的发生与遗传的关系较大。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高度近视者,孩子近视的可能性会增大。
此外,后天不良环境因素(诸如户外活动的缺乏、近距离用眼强度过大等)对于近视眼的发病有重要作用。控制不利也会导致近视发展成高度数甚至病理性近视,对视力造成严重威胁。由于遗传因素难以控制,因此改善后天不良环境因素就成为目前防治近视的关键。
3.高度近视的危害
高度近视它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度数,而是它有很大几率演变为致盲眼部疾病!高度近视会导致眼球视网膜变薄,出现视网膜脱落的概率比正常人高。此外,高度近视患白内障的时间会提前,出现青光眼、黄斑病变的概率也比正常人大。这些眼病都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
1、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
高度近视会导致巩膜扩张和视网膜变性,易患上白内障、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机会比其他人高出7-8倍。
2、视网膜萎缩变性、裂孔
由于眼轴变长,后巩膜葡萄肿等因素,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裂孔,引起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3、后巩膜葡萄肿
高度近视的危害表现为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视神经和黄斑周围视网膜变性萎缩,矫正视力下降。近视度数越高,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率越高。
4.黄斑出血
黄斑区位于人眼视网膜的正中间,主管视觉和辨色等。
高度近视者眼轴长,眼组织变薄、变性,容易发生黄斑出血。眼外伤、用眼过度、年龄增长等原因都可能诱发黄斑出血。黄斑出血会导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
另外,高度近视导致眼球突出,眼睑松弛,影响个人容貌,对于“颜值控”来说也是不能容忍的。
讲远一些,高度近视还会遗传,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
总的来说,高度近视不仅对视力造成巨大伤害,也会多少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生活质量每况愈下,造成的困扰可能是终生的!
4.如何预防并发症?
注意补充营养高度近视患者应经常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鱼肝油、钙片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片等,并在食物中有意识地添加以上营养素。
2.谨慎参与剧烈运动
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的几率会比正常眼高出7-8倍。高度近视者在进行剧烈运动,如坐过山车、蹦极时,眼球受到很大冲击力,相当于眼睛产生压力变化,视网膜就可能脱离。
视网膜脱离一般早期症状为:突然出现大量黑影,视力急剧下降或视物遮挡感。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关键。
3.切勿用眼过度
眼外伤、用眼过度、年龄增长等原因都可能诱发黄斑出血。黄斑出血会导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
预防黄斑出血要做到:1.合理用眼,不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2.少吸烟、少饮酒、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慎喝浓茶或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