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与眼底激光

眼球前面的角膜、虹膜、晶体等被眼科界定义为眼前节,后面的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等定义为眼后节。在眼后节的底部都称之为眼底。眼底由视网膜、眼底血管、视神经乳头、视神经纤维、视网膜上的黄斑部,以及视网膜后的脉络膜等构成,这些部位的病变统称为眼底病。眼底病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影响视觉能力,严重的可致盲。眼底病是一种病种繁多、病因复杂、病情多变的疾病。对于眼底周边的眼底病早期症状,常常不被病人所发现。当病人感觉到视力下降时,病程可能已经很严重。而对于眼底中央的部位,如:黄斑区、视神经等,一旦发生病变,即可影响视力。

眼底病与人体其他疾病一样也有急慢性之分。有些病症的发展过程可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而对于某些急性的病症如若抢救不及,即可致盲。如: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底还有一些病症不用治疗即可自愈,但可能还会再发作。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有许多疾病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细菌性疾病、寄生虫以及颅脑疾病等。从发病人群看,各个年龄段都有。据《文汇报》报道,联合国一项调查显示,每年全球大概有万─万人罹患老年性视网膜黄斑病变,其中大约50%的患者最终失明。

常见的眼底病种类:

1.眼底先天异常:白化病、视神经乳头玻璃膜疣、视乳头前膜、视乳头缺损、脉络膜缺损、牵牛花综合症、黄斑缺损、黄斑异位、视乳头色素痣、先天性视乳头血管襻、先天性视网膜血管瘤、先天性视网膜皱襞。

2.视神经疾病:视乳头炎、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视盘血管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缺血性视乳头病变。

3.眼底血管性疾病: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动脉周围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肾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柯茨病(coats)、视网膜血管瘤、脉络膜血管瘤。

4.黄斑部疾病: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近视性黄斑病变、卵黄状黄斑变性、少年黄斑营养不良、视网膜黄斑前纤维增生、黄斑蘘样水肿、特发性黄斑裂孔、外伤性黄斑裂孔。

5.变性性疾病眼底病: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视网膜劈裂;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色素性视网膜萎缩。

6.视网膜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内异物导致的视网膜脱离、挫伤性视网膜脱离。

7.视网膜脉络膜炎性病变:播散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弥漫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盘周视神经脉络膜视网膜炎;局限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地图样视网膜脉络膜炎;地图样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急性多发性后极部鳞状色素上皮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葡萄膜炎。

8.眼底肿瘤疾病:视乳头黑色素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

9.眼外伤眼底病:眼外伤可导致:视网膜震荡、黄斑穿孔、脉络膜破裂、挫伤性脉络膜出血,挫伤性视乳头炎、挫伤性视神经改变、挫伤性视神经萎缩、视神经乳头撕脱、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挫伤性色素上皮损害、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损害、挫伤性视网膜增殖病变、挫伤性视乳头周围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10.眼底寄生虫病:性视网膜下猪囊虫尾蚴以及许多细菌、病毒、寄身虫引发的眼底疾病。

眼底病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眼底病来说是有限的,如视网膜脱离、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可以用手术进行治疗。激光治疗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治疗手段,由于激光有一定的破坏性,前两年激光疗法无法治疗黄斑区的疾病,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可以采用光动力学性疗法和经瞳孔的温热疗法。

  眼底病的治疗原则:要重视一些相关全身性原发病的治疗和控制;对眼底病易患人群进行筛查,即便没有出现明显症状,医院检查视力及眼底,争取早期发现异常,一旦出现视力减退、视物模糊或变形等异常视觉情况,应立即就医,以争取治疗时机;对于已经诊断、正在治疗的眼底病患者,应该定期随访,了解疾病的发展程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决定治疗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治疗时机,如果病情拖延的时间太长,有些结构破坏了是无法恢复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取决于治疗手段,应该针对具体的症状采用相对应的手段。

  眼底激光治疗在相关眼底病治疗中的优势:

激光治疗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最有效的眼底疾病治疗手段,目前可以采用光动力学性疗法和经瞳孔的温热疗法。光动力学疗法与其它激光疗法的区别在于它是通过药物即光敏剂打到体内,经过血液循环特意性地集中到病变区,然后用激光激发药物破坏病变组织,这样就不会对其它组织产生破坏。经瞳孔的温热疗法的激光治疗中,局部的温度较低、破坏较小,还能起到理疗的作用,另外由于选择的激光波长较长,穿透性比较好,治疗深度的病变效果也就比较好。激光治疗安全性高。由于激光的方向性很好,因此不会作用到非治疗区。

nm激光属于一种波长为nm的纯绿光,波长范围在氪黄激光和氩绿激光间,具有穿透力散射少且强的特点,容易通过视网膜的色素上皮进行吸收,其中,对于黄斑位置的叶黄素吸收量和损伤黄斑区较少,是目前临床上认为较为理想的激光光源。

瑞士MERIDIAN公司MERILASα绿色激光光凝系统采用特有的“SmartCool”(专利设计)电子冷却系统,确保绝对的0dB静音运行,同时结合便携式可拆卸用户界面和彩色触摸玻璃表面控制板、实现最短启动用时的“快速启动(FastStart)”软件、最广泛的兼容输送选项范围,小巧轻量,操作简易,达到最精确可靠的治疗效果和最高的安全性。

眼底激光治疗的适应症:

眼底激光主要治疗目的是控制病情,防止视力进一步丧失,而不是提高视力。眼底激光是一种有损伤的手术性治疗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无视网膜病变或有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不需要进行激光治疗。合并有临床意义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虹膜新生血管、合并白内障的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根据病情适当提前进行眼底激光治疗。

不适宜进行激光治疗而应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情况包括:伴有严重的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前出血;进行性进展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情况。

  眼底激光治疗对视力的影响:

在糖尿病患者中常常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打激光不好,激光越打视力越下降。甚至在部分医务工作人员中也有这样的观点。的确,在激光治疗后早期患者常常会有一定程度的视力下降。这是激光治疗后的一种正常过程,因为:第一,激光是一种手术性治疗过程,必然会带来手术性的损伤,出现一定程度的视功能下降。但这种损伤经过一定时间的修复,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第二,全视网膜光凝后有可能加重黄斑水肿的发展。第三,还有少数患者是进行性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激光很难控制病情的发展,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加剧了视力的下降。

  需要重申的是,眼底激光治疗只能达到控制病情、降低视力丧失危险性的目的,并不是提高视力!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激光治疗9个月至3年后,视力提高的患者占27%,视力不变的患者占66%,恶化的患者为7%;而同期未接受激光治疗的患者仅10%视力提高,视力不变的为27%,恶化的高达63%!治疗和不治疗相比差异是显著的,更是惊人的。

  对于需要激光治疗的患者,如果采取观望和迟疑的态度,常常会贻误激光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致盲!这种情况下,虽然还可以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但眼底激光也仍然是手术中或手术后的必要选择,而且治疗花费很大,治疗效果不会超过及时进行激光治疗的效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老年黄斑变性经过激光治疗以后视力能否提高?

  大部分患者的视力能够得到保存,有少数患者的视力可能提高。治疗的目的在于阻止病情的恶化。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不存在复发的问题,因为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的疾病,治疗随着糖尿病病情的进展而进展,就能有效地保持视网膜的功能。

  激光治疗后病情是否会继续发展?

  目前老年黄斑变性确实存在复发的问题,但复发率正在逐步降低。有人认为,激光治疗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得到了控制,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当今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据文献报道,患糖尿病十年以上患者有50%可能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一旦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而不进行激光治疗,5年内有50%的患眼可能严重丧失功能,自从应用激光进行眼底光凝后,显著地改变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后。

  但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病程、血糖、血脂、血压水平等。这些因素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也将影响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转归。研究资料显示,强化控制血糖可使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性降低75%,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性减少50%;严格控制血压不仅可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性降低34%,还可降低糖尿病死亡率。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一方面有利于控制病情,降低视网膜病变进一步进展的危险,另一方面还有利于促进激光治疗后视力的恢复。

  此外,激光治疗后仍要根据医嘱定期检查眼底,以便及时发现新的病变给予及时而恰当的处理。建议患者每年至少查一次眼底,或进行一次眼底照相筛查。

想要获取更多临床资料与手术视频,请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
苯酚的用途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wxjianzhan.net/zzbx/13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