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种引起视神经损害的疾病。视神经由很多神经纤维组成,当眼内压增高时,可导致神经纤维损害,引起视野缺损。早期轻微的视野缺损通常难以发现,如视神经严重缺损,可导致失明。尽早地进行青光眼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是防止视神经损害和失明的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年公布指出,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病,仅次于白内障。全球约万青光眼患者,估计到年青光眼患者将达到万人。因患青光眼引起双目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数约50%。青光眼尽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在老年人中更常见,我国青光眼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为0.68%,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光眼发病率越来越高,65岁后可达4%~7%。欧美国家中开角型青光眼为主要类型,占青光眼患者的74%,我国及东南亚地区青光眼的主要类型为闭角型,占青光眼患者的87%。
青光眼分类
一、原发性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
原发性开角型
二、继发性青光眼
闭角型
开角型
三、混合型青光眼
四、先天性青光眼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青光眼合并先天异常或综合征
易患人群
根据青光眼患病几率,有青光眼家族史、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有高度远视或近视者、糖尿病、眼外伤等,属于易患人群。
症状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表现为患眼胀痛伴同侧头部剧痛,眼球充血,视力骤降的典型症状,常引起恶心、呕吐、出汗等。血压升高,较容易被误诊为肠胃炎、脑炎、神经性头痛等。如不能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日常中多见于30岁以上人士。多数人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出现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轻度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失明。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隐蔽,进展较为缓慢,非常难察觉,故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眼胀、视力疲劳和头痛,视力一般不受影响,而视野逐渐缩小。晚期视野缩小呈管状时,出现行动不便和夜盲。有些晚期病例可有视物模糊和虹视。因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强调对可疑病例作相关检查。
诱发因素
如果在情绪亢奋、消极的同时,出现头疼、雾视或虹视等,也可能提示青光眼的存在。其他诱因有:在光线较暗的地方停留过久、长时间低头阅读、一次性大量饮水等。
自我保健
1.心情要好
青光眼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情绪波动不仅容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压波动,还会使血压升高、血管痉挛,对视神经造成进一步损害。
2.饮食宜清淡
青光眼患者要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很重要。
青光眼患者在术后也不需要“大补”,一是因为手术较小,机体基本没有损耗;二是因为术后要建立有效的房水引流通道,滤过伤口不宜愈合过快,尤其是瘢痕体质者,饮食要清淡。
3.戒烟限酒
青光眼患者务必要戒酒,因为吸烟会加重视神经的损害。有饮酒习惯的青光眼患者,喝酒后脸色发红的(毛细血管扩张),可以适当喝一些红葡萄酒,以每天不超过50ml为宜。如果喝酒后脸色发青、发白的(血管收缩),则不要饮酒。
4.注意保暖
每到冬季,青光眼患者的眼压会比夏季偏高一些。闭角型青光眼发病也多见于冷季节。为避免疾病发作,青光眼患者或有青光眼家族史的易感人群在寒冷季节注意保暖。
5.劳逸结合
过度疲劳容易诱发青光眼发作和眼压升高。青光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劳逸结合,不要长时间持续用眼。连续阅读、打电脑、写字1个小时,应休息5到10分钟,让眼睛放松一下。此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做些有氧运动,也有助于降低眼压。
6.慎戴墨镜
在黑暗环境中,人的瞳孔会放大,容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因此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慎戴墨镜,也不要在黑暗环境里停留过长时间。
*版*权*声*明*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医院
医院
全年无周休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