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所有睫状体截离均由前房角和睫状体上腔之间的裂孔引起;
②合并前房角后退等其他钝挫伤体征;
③封闭前房角裂孔可以复位脱离的睫状体。
根据前房角和睫状体上腔交通裂孔大小,将睫状体截离分为三种类型:①I型-点状裂孔型,睫状体截离,前房角镜/或眼超声生物显微镜下前房角有为一个或者多个点状裂孔和睫状体上腔相通;
②II型-局限裂隙型,睫状体截离,前房角镜/或超声生物显微镜下可见裂隙形裂孔,范围90度(3个钟点);
③III型-巨大裂孔型,大面积房角后退,大范围的睫状体与巩膜突分离,裂孔范围90度。
本组资料中I型8眼;II型12眼;III型8眼。根据裂孔的大小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①I型采用前房角氩激光光凝封闭;
②II型睫状体缝合6眼,囊膜张力环植入6眼;
③III型采用囊膜张力环植入缝合固定4眼,睫状体缝合4眼。
术前眼压2.2-7.6(5.04±1.45)mmHg,视力0.04-0.15;术后随访眼压13.1-23.0(16.1±5.23)mmHg,随访视力0.04-1.0。对此宋教授总结,通过对外伤性低眼压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低眼压的临床特点,简化治疗措施,增加手术成功的机会。
通讯作者:宋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