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一:42岁老李在郑州跑运输,由于平时工作压力大,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他经常凌晨才回家。最近半年多发现视力越来越差,看东西发暗,起初以为是“老花眼”,没当回事。医院配镜才发现,他得了一种叫“中浆”的眼病。
事件二:今年上大二的小涛原本视力还不错,一个月前突然感觉看东西模糊。他以为是玩电脑玩多了,于是自己滴了缓解眼疲劳的眼药水,感觉舒服一些。后来为应付期末考试,又开始熬夜看书。直到两天前,又出现类似现象,但比上次要严重,他感觉眼前似有一团灰黄色的暗影,医院检查,结果被告之,患了“中浆病”。
什么是“中浆病”?
“中浆”也被形象比喻为“漏水”。是一种常见的眼后段疾病,全称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功能损害所引起的常见黄斑疾病。
与其他眼底病不同,“中浆”更易侵袭青壮年男性。单眼发生多见,也有双眼发病的,双眼发病者病情较单眼者严重。患者有视力模糊、中心视力减退、注视性暗影、视物变形、变色等症状。
因为疾病自身特性,许多人会轻视,甚至忽略对“中浆病”的检查及治疗,以致延误病情,造成较严重后果。
认识中浆病
如果你出现视力减退,并有视物模糊,感觉眼前像弥漫着烟雾的症状;
或者你有视物发暗的感觉,眼前正中有一暗影挡住视线,看不清目标物体,反而觉得目标旁边的东西看得更清楚;
或者看东西变形、缩小、色觉改变等等。
出现这些情况千万不要大意,别误以为那是空气混浊的缘故。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中浆病”。
危险因素
精神紧张、过度用眼、脑力和体力透支、熬夜、过量烟酒、自身免疫病、高血压等都是危险因素。
多见于工作压力大的人群、白领阶层、IT行业从业者、出租车司机等。工作压力大,需要长时间注视电脑的白领人群经常处于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疲惫,若再加上过量烟酒等刺激,很容易“中招”,因此用眼过度要谨防眼睛“过劳死”。
近年来,我国“中浆病”发病率持续升高,常见于25~50岁青壮年白领,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占总患病人数的80%。
不可大意的中浆病
90%以上“中浆病”患者为单眼发病,病程3~6个月,多自行恢复,是一种自限行疾病。但患者的视功能会发生改变,视物变形、对比敏感度、色觉异常等可能长期存在。
一部分患者的病程会迁延至6个月以上,若长期迁延不愈,会继发其他严重眼底疾病,造成视力永久性损害。
“中浆病”易复发,首次发病后有3到5成患者会再次患上,其中10%的患者复发次数达3次以上。
不要把年轻当成熬夜的资本,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的时间。眼睛累了不要揉,闭眼休息一下,用毛巾热敷缓解眼部疲劳。
郑州市二院眼底三病区主任陈梦平主任提醒:当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时,不可掉以轻心,医院就诊,做全面的眼部检查,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调整压力、情绪,注意全身及用眼的休息非常重要,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视力恢复较好。关键是早诊断、早干预。中浆患者病情好转后为减少疾病复发应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应激状况发生,忌烟酒,尤其应避免摄入激素类药物。
陈梦平
主任
得了“中浆”该如何治疗?首先去除全身发病诱因,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酒,精神紧张。其次是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在6周左右好转或恢复。如果还未恢复,超过半年以上转为慢性,可以考虑行激光治疗。
中浆典型者诊断并不困难,只是这个病可能迁延反复。如果没有及时就诊,病情不断反复,将会形成黄斑疤痕,导致视力继续下降,视功能受损,最终致盲,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
眼仔带您看医生
Doctors
本期专家介绍
陈梦平
医院眼底病三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青光眼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专业学组委员。
主要从事眼底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外伤,高度近视等疾病的临床研究。擅长23G/25G/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及黄斑前膜,玻璃体出血),擅长复杂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球内异物取出术,复杂的白内障玻璃体联合手术,高度近视改良后巩膜加固术等。
近年在《MolecularVision》、《中华眼视光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华眼外伤及职业眼病杂志》及《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中华系列及中文核心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1篇。主持和参加市级科研攻关项目1项。曾获河南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医院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等多项荣誉。
坐诊时间:周一、二、四上午
~郑州市二院欢迎您~
免责声明:本图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医院
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社区、康复、急救为一体医院。
现如今,医院(医院)医院纳入河南省“十三五”三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