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是指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从此三针名扬天下。
智三针
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舌三针
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流涎、吞咽障碍。颞三针
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定神针
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面肌针
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凡用电针必需电后5-10分钟调大一些,因通电后不再调大,此时病者已经适应而无效了。叉三针
为太阳、下关、阿是穴。针法:各穴均直刺0.5—0.8寸深。可加电针连续波,留针30—40分钟。面瘫针
1、额睑瘫:阳白、太阳、四白。2、口面瘫:翳风、迎香、地仓透刺颊车、人中。主治:面神经瘫痪,中风口眼歪斜。针法:翳风耳后凹陷中央向前直刺0.8—1寸。人中向上斜刺0.5寸深。余穴均按各针法针刺,针刺后每5—10分钟,捻针一次,留针30—40分钟。突三针
水突、扶突、天突。主治: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囊肿。针法:水突沿皮向气管斜刺0.5—0.7寸。扶突:沿皮向气管斜刺0.5—0.7寸;天突:先进刺0.3寸,再将针柄提高向胸骨后斜刺0.3寸。诸突进行后不提插,只有捻针、或刮针留针30分钟。眼三针
眼Ⅰ在晴明穴上一分。眼Ⅱ在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眼Ⅲ,目正视,瞳孔直上,当眶上缘与眼球之间。主治: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黄斑变性,弱视等内眼疾病。针法:凡刺眼三针均嘱患者闭目,医者以左手轻固定眼球,右手持针,缓慢捻转进针。进针后不作捻转,提插,可用拇指甲轻刮针柄。出针时用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针眼Ⅰ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缓慢垂直进针1—1.2寸。针眼Ⅱ轻推眼球向上方固定,紧靠眼眶下缘缓慢直针1—1.2寸。针尖可向上斜进。针眼Ⅲ,轻推眼球向下固定,紧靠眼眶上缘缓慢直刺1—1.2寸。针尖可先向上微斜进,再向后斜进。鼻三针
迎香、鼻通(上迎香)、印堂或攒竹。主治: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鼻窦炎、鼻衄、嗅觉障碍。针法:迎香,针尖向鼻翼平刺5—8分,鼻通针尖向下平刺5分深,攒行、印堂、向下平刺3—5分。耳三针
听宫听会完骨。主治:耳聋耳鸣。针法:听宫、听会张口取穴、直刺1—1.5寸深。完骨穴向前上方直刺1—1.5寸深,耳三针针后均不提插,可用拇指刮针柄法或轻捻转法。埋线疗法是几千年中医针灸经验和30多年埋线疗法经验的精华融汇而成的一门新型学科,其适应症非常广泛,尤其是对中西药物久治不愈的许多慢性病疑难病症,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所起到的治疗作用相当于针灸数十次的功效,其中对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具有速效、长效、特效的优势,经得起实践检验,治疗次数少,病员痛苦小,花钱少。穴位埋线优于当前多种医疗技术的疗效,是我们一直共同寻找的最佳治疗方法。
新九针疗法,又称中国怀堂九针疗法,是使用新九针针具进行治疗的独特的针刺疗法。这一疗法最主要的特点是:打破了针灸治疗中当时认为传统的单一制毫针或单一针具施治的局限性,强调发挥不同针具的特异性、整体性治疗作用。各种针具和针法即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治疗体系。
九针结合埋线疗法,治疗疼痛类疾病为主,新九针创始人师怀堂教授亲传弟子、九针埋线疗法创始人唐治安教授亲自授课,疼痛类疾病的埋线疗法+九针治疗+中药处方(老师的验方),全程板书,不用课件,有问必答,课堂气氛活跃。
埋线的定义与发展:
埋线,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它以中医学的脏腑、气血、经络理论为基础,把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埋植在相应腧穴和特定部位中,利用其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微创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是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延伸和发展。这种手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发展,埋线疗法的适用范围已逐渐扩大至内外妇儿,有效率接近90%。
埋线的特点:
相对于体针留针得气,穴位埋线相当于24小时留针,延长针效时间,可大大节约患者时间。除了上述外,还有以下特点。
以线代针,效集多法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它融合了针刺、疗法、放血疗法,亦有长时间留针的作用。
刺激持久,祛顽疗固
穴位埋线疗法以线代针,埋入穴内,慢慢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一种柔和而持久的刺激。因此,临床对慢性疾病埋线治疗,往往取得满意疗效。
注重敏感穴,多选特定穴
敏感穴位是机体疾病通过经络在体表上的反应点,为邪气在经脉中聚汇搏结之所,能较准确地反应疾病情况。在这些穴位进行埋线治疗疾病,往往有较高疗效。
诊次稀疏,操作简便
羊肠线在体内一般在半个月才能被吸收,所以大大延长了治疗的周期,并且操作简便,治疗快捷,随治随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新九针疗法的特征:
1、有效性:医学的发展对某些疾病来说还是治疗乏术,束手无策。新九针疗法的一大特点就是对许多目前尚不明了发病机制的治疗乏术的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如鑱针治疗口腔黏膜白斑;火针治疗痹证、外阴白斑;梅花针治疗脑血管系统疾患;毫针“滞针手法”治疗术后肠粘连等。
2、安全性:目前,一般的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危害非常的大,物理疗法对人体的副作用及产生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