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重建生活
——自初入临床的实习生
上周二,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篇远方好友投来的一篇“重建生活初尝试”,之后小编又找到了好友,让他谈谈这方面的感想,所以有了今天这篇“我眼中的重建生活”——作者:李嘉鑫(福建中医药大学)
“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进入临床实习一个半月了。离开母校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怀抱,走进医院的康复大家庭。初入临床,我促使自己摆脱了在校期间见习的走马观花,拿出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去面对每一天的实习。用全心全意去对待每一次动手机会,用总结来找出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空间。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开启属于我自己的康复之路。
在成都市二院,我看到了一群年轻又有活力的康复治疗师。看到了罗伦主任对待工作的严谨细致,看到了物理治疗师娴熟的手法,看到了作业治疗师丰富多彩的作业活动,更加看到了患者眼中重新燃起的对生活的希望之火。作为一名本科OT实习生的我在学习并尝试梁国辉老师的“重建生活为本”作业治疗模式的相关内容之后,深受启发,所以有感写下这篇感想。
关于脑卒中我想说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万,其中70%~80%的患者因为功能障碍,其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大部分的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身体结构与功能并不能完全恢复,而且其家庭生活社会参与也存在不同程度受限。研究指出脑卒中后一年的患者对社区生活的不满程度与其活动受限和参与受限有关,迫切需要提供着重于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nstrumentalActivitesofDailyLving,IADL)和休闲活动的康复服务。然而,国内的康复治疗仍侧重于患者的基本活动,认知和言语功能的恢复,尚未注重将患者拥有的这些基本能力转化为日常生活作业能力,也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