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二院介入血管外二科与省二院专家协同,运用微创介入新技术,准确找到病灶,成功为患者解除病痛,治愈院首例“颈动脉海绵窦瘘”。在神经介入创新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患者赵先生,因一个月前左侧头部受到撞击后,左眼肿胀,眼底充血,时常感到左侧头疼,伴有头部轰鸣响声。医院就诊,治疗后症状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左眼明显向外突出,视力严重下降,整夜无法入睡,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医院,都未能查出原因所在。经人介绍,赵先生找到市二院介入血管外二科李宴节主任,寻求进一步治疗。李主任为患者详细查体后,安排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最终确诊为“颈动脉海绵窦瘘”。
考虑到本病在院尚无先例,李宴节主任与省二院专家取得联系,制定周密手术计划,联手为患者行经皮颈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术后当晚赵先生即感到左眼肿胀明显减轻,头部轰鸣声也消失了,视力有所改善,头疼也大大缓解,终于睡了个安稳觉,赵先生及家属对这次治疗感到非常满意。
专家解读颈动脉海绵窦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眼科综合征,颈总动脉的任何分支,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出的细小血管,与海绵窦的直接或间接交通都可称为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是动脉,压力高,海绵窦是静脉,压力低。正常状态下,二者不直接相通。颈动脉海绵窦瘘就是由于外伤等原因造成颈动脉和海绵窦之间发生短路,直接相通了,其结果就是海绵窦的压力明显升高,回流入海绵窦的静脉由于其压力升高出现回流障碍,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眼上静,80%以上的患者首先发生眼部症状和体征,如搏动性眼球突出、眼底充血、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症状,除造成视功能损害外,个别病例可因海绵窦的破裂、大出血而突发死亡,长期的眶静脉淤血、脂肪水肿,可造成眼眶组织纤维化,预后不良,所以建议一旦发生要积极治疗,手段包括常规手术和微创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就是经颈动脉造影,显示出短路的血管,然后用弹簧圈等介入特殊栓塞材料进行瘘口栓塞,完全栓塞后,颈动脉和海绵窦不再相通,达到治疗的目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