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定位:旅游港自贸服务与邮轮、游艇、文化艺术综合消费区
规划面积:亩
东岸单元
产业定位:金融产业核心区、综合商务区与国际滨水商业文化步行街
规划面积:.9亩
月川单元
产业定位:大型综合消费商圈和总部经济核心区
规划面积:.7亩
海罗单元
产业定位:国际人才社区和花园总部
规划面积:.8亩
中央商务区控规出炉至今,已累计成交32宗44个地块,累计土地成交面积亩,成交总金额.74亿元,共吸引19家企业落地。我们总结了从年3月控规出台后,截止到目前中央商务区的全部土地成交挂牌记录。中央商务区规划可出让土地亩,目前已出让亩,供地类型主要以商业综合体和商务办公楼为主。当前东岸片区土地基本供应完毕,月川片区完成约50%土地供应。预计到年:以游艇交易中心、公共游艇码头为代表的南边海片区将基本建成,以中粮大悦城综合体项目为代表的东岸片区、以三亚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为代表的月川片区,及以大唐海外、恒力国际、紫金矿业国际、珠海免税等企业总部项目为代表的凤凰海岸片区将拔地而起,改变三亚主城区的城市风貌和产业结构,成为三亚自贸港建设的标杆。纵观整个中央商区,中粮集团、格力地产、紫金矿业等多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均已入驻,截至8月末,园区企业累计达家。其中,世界强企业15家,中国强企业9家。中央商务区缘何吸引这么多家优秀企业纷纷落地?园区又有哪些创新优势?
产城联动融合发展
“四片+双港”产业布局,新旧融合多元渗透。除凤凰海岸、东岸、月川、海罗“四片”外,中央商务启动区充分发挥和邮轮港、游艇港“双港”空间载体优势,合理规划引导相关产业布局,推动总部办公、金融服务、现代商贸、邮轮游艇、文化休闲和专业服务等产业功能建设,促进新旧融合和多元渗透,形成带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活力核心。
加快生态修复与设施扩容提质,支撑中央商务区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开展园区一体化实施规划等专项编制,梳理出1桥梁、1隧道、2医院、5学校、6公园、13个交通设施工程、55个道路在内的83个重点项目。根据片区开发和拆迁进展,拟在稳步推进河口隧道工程、中央公园、桥头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着力提高园区医疗、教育、公园、交通、市政等城市服务设施建设水平。
极简审批优化营商环境
园区以极简审批为制度集成创新主抓手,围绕特别极简审批,探索打造“商鹿通”综合服务商事体系,实现工程项目建设“5替2减3提速”(即区域替代单个、集中替代分散、并联替代串联、承诺替代审批、园区跑替代企业跑5个替代;减少企业多部门来回跑现象,减少企业办事综合成本;审批提速、建设提速、投产提速)。
园区通过运用区域评估成果、一站式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率的同时增强企业办事体验;通过“一企一策”精准化审批方式,事前介入,事中服务,从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截止7月末,园区累计服务45个工程建设项目,办理审批事项约件,园区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基本实现“当天受理,当天办结”。
中央商务区,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标志。两年来,中央商务区初步形成了以紫金海控、大唐海外、大家投控为代表的总部经济,以红杉资本、启赋资本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产业,以珠海免税、海旅免税、中服免税为代表的现代商贸产业,以中旅邮轮、国旅环球、亚光科技为代表的邮轮游艇产业的集聚态势,有效带动城区产业转型升级。随着中央商务区这些商业体的大规模开建,三亚倾力打造的这个自贸港时代、具有大区域产业、经济聚集效应的CBD商业盘,已经基本成型。与此同时,三亚中央商务区的投资规模也在全力提速:年,中央商务区实现全口径税收14.51亿元;年1-7月,实现税收20.99亿元,同比增长.0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6%;年1-7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截止7月底,园区万元项目84个,总投资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6亿元。其中,在建项目34个,新开工项目10个(今年计划开工),谋划项目40个。企业纷纷落户三亚,不仅是看中了三亚中央商务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更是看中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未来。从自贸港的宏观角度来讲,南北两极经济中心趋势明显。随着自贸港进程,形成海口和三亚“一北一南”的双驱动模式。以中央商务区为节点,三亚真正开启了自己的CBD时代,打造成为国际自贸港的南向商业、经济中心。在海南自贸港政策支持下,发展总部经济,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将逐渐成为三亚未来CBD商业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向。作者:李晔精
韩正出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并发表致辞
彩
海南国际设计周
“伙伴国家意大利”项目云签约仪式在海南国际经发局成功举办
回
海南为什么适合发展新能源汽车?
顾
海南代表团亮相全运会开幕式!七大看点值得期待
你点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