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眼外伤专科接诊了一位双眼被炸伤的患者。由于患者家庭贫困,厦门眼科中心联合厦门绿链慈善基金会及时予以救助元,同时减免了部分手术费用。据主刀医生——眼外伤学科带头人蔡锦红主任介绍,手术后,患者双眼恢复良好。
祸不单行
双眼被炸伤
▲眼外伤专科学科带头人蔡锦红主任为患者复查
患者郑女士来自三明农村,今年43岁。几年前,为了医治丈夫的尿毒症,不仅花光了家里仅存的一点积蓄,还因此负起了沉重的外债。即便如此,也未能挽回丈夫。
为了补贴家用,郑女士兼职做起了点小“生意”,卖玩具氢气球。不曾想,才刚把设备买回来,正要打气,就发生了爆炸事故。由于当时正弯腰打气,郑女士躲避不及,双眼被正面袭来的铝合金碎片击中。郑女士当即双眼流血,疼痛不止,视力模糊。在邻居的帮助下,医院抢救。
可是,医院住了半个月,就只有打点滴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加上感觉眼内有异物,疼痛难忍,视力模糊。因为住院费花了近万元,郑女士几次想放弃治疗,只求尽快出院。后来才在家人的坚持下,怀揣着仅剩下的几百元钱,辗转来到厦门眼科中心,找到蔡锦红主任,请求治疗。蔡主任在得知郑女士的不幸遭遇后,建议患者不要担心医疗费的问题,而应该立即住院、手术。
经详细检查后,得知郑女士视力模糊的原因是因双眼角膜有散在异物(铝合金)且玻璃体上还有碎片。于是,蔡主任当即为郑女士的双眼行“角膜异物取出术”,左眼做玻切并玻璃体腔异物取出术。
手术后,郑女士双眼恢复良好,双眼视力已恢复至0.6。
蔡锦红主任介绍,眼外伤发生时,患者及其家属不知道如何处理时,可第一时间拨打“眼科急诊”-。可第一时间获悉来自专业医护人员的专业建议,比如如何来院,来院前的应急处置,以及来院后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住院,第一时间获得救助。
慈善接力
获公益补助
▲厦门绿链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刘树江给患者送上救助红包
蔡锦红主任把郑女士的一些基本情况上报院领导后,院领导非常重视,马上启动了“光明基金”,为郑女士实施补助。
厦门绿链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刘树江表示,在得知郑女士的不幸遭遇后,就第一时间决定对该患者提供补助。
据悉,“绿链慈善基金眼病补助”是由厦门绿链慈善基金会、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共同发起,为家庭困难的眼病患者实施补助的公益活动,旨在实实在在服务百姓,真正让贫困患者受益。
据介绍,绿链慈善基金的补助对象为贫困家庭眼疾患者(眼疾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眼底病、眼外伤、眼整形、小儿眼科等所有病种),补助金额为白内障手术补助元/例,其他病种根据病人的困难情况及医疗费用,给予一定数额补贴。
即日起,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就诊的患者,符合相关条件的均可申请“绿链慈善基金”补助。
“我真的太感谢厦门眼科中心了,感谢蔡主任,感谢他们为我治好了眼睛;同时,特别感激绿链慈善基金,给我补助了一部分费用。”患者郑女士动情的说。
公益不止
贫困患者可申请5个光明专项基金
▲刘树江理事长向蔡锦红主任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为让更多贫困眼疾患者得到医治,厦门眼科中心除投入资金成立“光明基金会”外,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热心企业这几年也主动参与进来,并发起了多项“光明专项基金”。目前主要有:石室禅院救助、厦门市红十字基金会-光明专项基金、漳州市红十字会-光明专项基金、绿链慈善专款、艾施会等5项“光明专项基金”可供申请。
“此次,绿链慈善基金相关负责人在得知郑女士的不幸遭遇后,能够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根据患者家庭的实际情况和病情情况,为患者提供了救助,为患者送去了光明。除补助郑女士之外,光明专项基金去年以来已经补助了近百名贫困患者。”厦门眼科中心院领导姚郑玲玲表示。
姚郑玲玲介绍,目前各相关的光明专项基金,补助对象为贫困眼疾患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眼底病、眼外伤、眼整形、小儿眼科等所有病种。补贴额度因病情、病人的困难情况和医疗费用而异。符合条件的患者先提出申请,需提交的材料包括:申请表、发票复印件、手术清单、所在居(村)委会开具的贫困证明等。审核通过后,5-10个工作日内拨款。详情可致电厦门眼科中心热线咨询-。
姚郑玲玲强调,20年来,厦门眼科中心的公益脚步从未停歇,除了成立各种“光明基金”为贫困眼疾患者施予援助外,年还启动了厦门市重大科技惠民项目——厦门市眼健康管理系统工程,依托国内首个互联网眼科医疗服务平台——“眼科通”,周一至周五上班时间在3号楼一层为全市市民免费检查、免费建立眼健康档案。
下载眼科通在家看眼病
全国首家移动互联网眼科医疗服务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