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张效房
96岁“眼科泰斗”仍坐诊精湛医术送患者“光明”
他是病人眼中的好医生,七十多年来,他用精湛的医术帮助无数患者重见光明,如今96岁高龄,仍然坚持在临床一线坐诊、查房。他是护士眼中难管的病人,手术过后两天就偷偷跑去门诊为病人看病。当有记者问他什么样的大夫是最好的大夫?他说:“非常简单,病人说是好大夫,那就是好大夫。”他就是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和眼外伤治疗专业的带头人,河南医院96岁的“眼科泰斗”张效房。年3月,张效房荣登“中国好人榜”。出门诊、上网查资料,通过QQ、 有一次,张效房从美国开会回来,途中他感觉到头疼,下了飞机没医院,当时就做了脑部支架手术。即便是这样,他也没有闲下来,术后没多久,医院继续上班。正是此次手后没有得到充分休养,使他留下了后遗症,导致听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障碍。从那以后,面对病人时,张效房老先生都会歉意地表示,让对方说话大点声。在最危险的一次肾脏手术前,张效房唯一想到的是把毕生积攒的万元钱捐出来,建立眼科医学学术基金,用于资助和奖励年轻的医生们。他说当时是肾癌,谁知道会怎么样,还能活多久,早一点捐了还能帮助大家。 幸运的是,那次手术他再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这让他越发感觉到时间的宝贵,在那之后,几乎每个白天张效房都在门诊、查房和教学中度过,晚上回到家后继续修改论文,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义务担任了《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的主编,每篇文稿他都倾注很多心血,那些密密麻麻的笔记是他一生执着于眼科医学的见证,每天晚上改文章都要到凌晨两点。 张效房说:“人生嘛,最后都有归宿,不过早一点晚一点罢了。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应该尽自己的能力作出最大的贡献,我觉得这是对社会的责任。我只是想着尽量地活下去,尽量地学习,尽我的所能来工作。”2医院最德高望重的医生,也是“医生最难管的病人”张效房每次住院医院,医院里最德高望重的医生,医院的特殊安排。为他治病的同事告诉记者,十几年前住院的时候,他只说了一个要求,给他一个能写能看的小桌子就行。 从那时起,和别的病房不同,张效房的病房里会多出一张桌子,不管白天黑夜都能看到他在桌子前专注工作的身影。 低调随和是张效房给周围人的印象,而在护士眼中,他却是“最难管”的病人。“他在住院的时候会去查房,有时候也会到门诊去坐一坐诊,如果几天不工作,他就会着急。他虽然是我们的病人,我们有时候会开玩笑说医生是最难管的病人。”护士说道。编辑点评虽已年过九旬,但张效房对待自己的这份“光明”事业依然是孜孜不倦。大医精诚,嘉言懿德。张效房老人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沉淀下来的“先生”气韵,让人如沐春风。“病人好了,病人高兴,我也高兴。”在他朴素的言语里,我们感受到了他始终坚守的是“悬壶济世”的信条。老先生以大医的精诚,弘扬了医生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为老先生点赞!合肥文明网wenminghefei 合肥市文明办于年2月推出“文明合肥” 欢迎在线交流,投稿:hfwmbzhc.白癜风公益活动持续开展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