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救治中心以ldquo快rdqu

严重创伤患者到院后,4分钟内给予抢救,抢救成功率96.45%。从接诊到手术,整个过程比以往缩短了45~60分钟。特殊患者在1小时内就可实施急诊手术。年诊治创伤患者人次,收治患者余人次。……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创伤患者来说,及时就诊、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就是在与时间赛跑,与时间抢生命。医院创伤救治中心用高超的医疗技术、先进的设备、多学科融合的创伤防治一体化新模式,以“快”取胜,打通生命绿色通道,保全了患者“生”的希望。在我们身边,发生严重创伤的事故并不少见,如果伤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和精准治疗,那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的几率将成倍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第一死因。我国因伤致残的患者每年达到万,并以每年10万递增,且多为强壮年患者。为确保严重创伤患者在最佳时间内得到一体化救治,年底,医院正式成立急诊创伤中心,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建设创伤救治中心,力求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创伤急救中心、国家级区域内急诊创伤急救龙头单位,打造华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危急重症创伤救治中心。对创伤救治中心的建设,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院长王斌全负责,相关科室和管理部门参与的创伤中心管理委员会,由院长王斌全任主任委员,副院长徐勇任常务副主任委员。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各项相关规定、制度,并定期召开管理会议,协商和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流程、规定等,指导创伤救治工作;协调各科室在创伤救治工作中的相互配合,医院所有资源为创伤救治中心建设提供保障。督促医务人员做好相关工作,进行严格质量控制,保证对严重创伤的及时、有效、规范救治;组织开展一院、我省相关创伤专业知识的培训、交流等工作;定期对创伤救治中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整改。定期或不定期下沉基层,传授创伤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与创伤救治联盟单位、医联体及院前急救中心等机构签订协同救治协议,建立创伤救治网络,提高创伤的救治能力。创伤救治中心办公室设在急诊创伤中心,负责创伤救治中心的日常工作,由冯贵龙任办公室主任。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使急救一体化绿色通道更加通畅,创伤救治中心彻底打破传统科室的医疗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有机整合神经外科、骨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泌尿外科、精神卫生科、颌面外科、眼科、烧伤整形科、输血科、介入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以及影像科等临床诊疗资源,建立了跨学科、跨专业的多学科融合的创伤防治一体化新模式。为缩短创伤院内诊治时间,提供个体化与标准化相结合的有效治疗措施,中心形成了规范、系统、完备、快速的“一站式、绿色通道”整体化的救治体系和诊治流程。从接诊到手术,整个过程相比以往缩短了45~60分钟。不宜直接手术的严重多发伤,直接送入急诊创伤ICU抢救治疗,其他检查、化验均在床边进行,以最大可能减少二次伤害;由创伤专业医生作为首席医生,与监护病房医生一起负责病人的综合治疗。为了及时接诊创伤患者,中心在急诊分诊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绿色通道,对严重创伤、无名患者等需要紧急救治的创伤患者,实施“先救治、后付费”。同时,还制定了相关绿色通道的制度,包括科室协作、患者转运等,保障患者得到快速救治。建立不同类型的创伤救治单元,采取综合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多种治疗模式。以红、黄、绿色标示牌,将重度创伤、中度创伤、轻伤患者分类,以便进行检查和处置,不同创伤病区收治不同类型的患者,提供急诊复苏、生命支持及确定性手术、危重期的规范化护理等各个环节。创伤救治中心的建设得到国家级创伤专家的认证,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中国创伤联盟。牵头成立山西省“创伤救治联盟”,形成区域内的创伤救治网络系统,开展山医大一院、我省创伤数据与国家联盟创伤数据的对接,开展空中救援体系的建设,做到了伤员的及时转运和救治。建立院前救治与院内救治之间的无缝衔接流程,经院前急救中心救护车、空中转运和基层转诊的严重创伤患者,医院后直接送达创伤复苏单元、重症监护室,必要时可直接送达手术室,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形成紧密的链式连接与互助、互补。如今,创伤救治中心有抢救及复苏病区、创伤重症ICU,独立的急诊创伤手术室及创伤外科病房。使用面积达多平方米,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能够快速完成创伤重点检查,使得就诊流程更加规范,融合形成良好的院前急救、院内救治中心、EICU/TICU、创伤急诊手术室、创伤病房、辅助区等一体化的急救模式,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殊患者在1小时内就可实施急诊手术。抢救区、重症病区的设备配置一应俱全,高端、先进,是区域规模最大的、具有技术全面的大型综合性创伤急救中心。目前,正在修建杂交手术室。中心拥有实力雄厚的创伤综合救治团队,成员包括急诊创伤救治人员和综合MDT创伤救治团队,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在对多脏器功能障碍、严重多发伤、各种休克、各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胸腹外伤、骨盆骨折等有诸多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临床研究,具备对疑难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与护理能力,采取高效协作、信息共享、设备共享、团队共享的方式,实现高水平、规范化、一体化救治。中心具备严重创伤患者的综合抢救能力,可以开展各种创伤紧急救治操作和急诊手术,还可以进行急诊介入诊疗。多年来,在多发创伤、颅脑损伤、胸外伤、骨关节损伤、创伤介入及危重症管理等方面在省内都处于领先地位,并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区域性的救治中心,并且在全国范围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注重多发创伤的综合救治策略和团队协作,形成了独有的一套创伤救治理念和体系,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致残率。对于创伤病人或家属出现的焦虑、恐惧、无助,依托力量雄厚的精神卫生科,提供心理咨询、测量评估和心理干预,展现医护的人文关怀,显著提高了救治效果。据统计,创伤中心及MDT团队年均诊治创伤患者人次,年均收治患者余人次,多发伤余例,颅脑损伤患者余例、多发胸外伤余例;四肢脊柱损伤余例。与头颈外科协作开展咽喉损伤处理、气道重建等的年急门诊清手术0余例;颌面部骨折、牙外伤、复杂口腔颌面部的手术等年急门诊手术例;眼外伤手术年救治余例数;急诊介入诊疗年创伤急救患者诊治约30-50例,手术成功率95%以上。EICU年收治危重患者余例,SICU年收治患者余例,救治了周边地区大量复杂、多学科交叉或诊断不明的多发伤危重患者,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因具备较高的急救技术水平、先进的急救设备、综合医疗实力,创伤及急诊医学中心被原卫生部定为“国际医院”、山西省首家急救点,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山西省首家以多发创伤为研究方向的急诊硕士授予点。自创建以来,创伤救治中心从优化内部资源、整合学科实力、顺畅医疗流程、拓展服务功能出发,减少内耗,突破“瓶颈”,打造“人无我有”的技术品牌,有效降低严重创伤的致残率、死亡率,以“快”取胜,打通生命绿色通道,保全了患者“生”的希望,进而完善我省局域救治体系,全面提升我省创伤救治能力。

编辑:张博伦

校对:刘世珍杨婷婷刘腊梅

健康山西官微

“健康山西官微”由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处和新华网山西联合承办,为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和群众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卫生健康时政要闻、政策信息及健康知识,展示全系统的新风貌,搭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与群众交流的新媒体桥梁。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xjianzhan.net/zlff/202011/5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