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本文转自《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知网作者金明、黄晓露
近视度数>度(儿童>度)的屈光不正叫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度或眼轴轴长超过26.5mm的则称为病理性近视。
单纯的近视通常无眼底改变,而病理性近视眼的眼轴会进行性伸长,眼底可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化。高度近视的度数在18周岁以后仍然增长,眼底病变逐年加重,是青年时代致盲的首位原因。
一、高度近视及其预防
高度近视者一旦突然出现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前闪光感觉,或自觉眼前有固定黑影遮盖时,医院检查,这很可能是视网膜脱离或黄斑出血等病变的先兆症状。同时,高度近视患者日常还要注意自我保护,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高度近视者,医院进行视力及眼底的检查,特别注意眼球的轴长、玻璃体的混浊、眼底黄斑部的变化情况。
*饮食上需要多加注意,应少食辛辣,忌烟酒,治疗其他眼病或者全身性疾病时应慎用血管扩张剂,防止眼底黄斑部反复出血。
*高度近视者眼轴长,眼球壁软,应注意避免剧烈活动、震动和外力碰击眼球,以免发生视网膜脱离。
*少看电脑,看书时注意坐姿,防过近看书。
*经常远眺、散步,以放松眼睛调节;可以采取一些热熏等防疲劳的措施。值得一提的是,中医学对近视很早就有相关论述,“中医护眼”常着眼于肝肾、脾胃,针对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补先天,调后天,辨证施治,最大程度保护视力,高度近视者不妨可以寻求些中医帮助。
二、保护视力的锻炼方法
1.转眼法/动眼操
选一个安静场所,或坐或站,全身放松,清除杂念,双眼睁开,头颈不动,独转眼球。先将眼睛凝视正下方,缓慢转至左方,再转至凝视正上方,至右方,最后回到凝视正下方,这样反复,先顺时针转9圈。再让眼睛由凝视下方,转至右方,至上方,至左方,再回到下方,这样反复,再逆时针方向转6圈。重复4次。每次转动,眼球都应尽可能地达到极限。这种转眼法可以锻炼眼肌,改善营养,使双眼灵活自如,炯炯有神。
2.眼呼吸凝神法
选空气清新处,或坐或立,全身放松,双眼平视前方,徐徐将气吸足,眼睛随之睁大,稍停片刻,然后将气徐徐呼出,眼睛也随之慢慢微闭,重复9次。
3.熨眼法
此法最好坐着做,全身放松,闭上双眼,然后快速相互摩擦两掌,使之生热,趁热用双手捂住双眼,热散后两手猛然拿开,两眼也同时用劲一睁,如此3~5次,能促进眼睛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
4.洗眼法
先将脸盆消毒后,倒入温水,调节好水温,把脸放入水里,在水中睁开眼睛,使眼球上下左右各移动9次,然后再顺时针、逆时针旋转9次。刚开始,水进入眼里,眼睛难受无比,但随着眼球的转动,眼睛会慢慢觉得非常舒服。在做这一动作时,若感到呼吸困难,不妨从脸盆中抬起脸来,在外深呼吸一下。此法,能洗去眼中的有害物质和灰尘,还能改善远视、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引起的不适感。以上锻炼方法,经常练习,可改善眼部不适,预防近视,缓解眼疲劳。
三、保护视力的日常方法
1.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适时锻炼、心平气和,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眼病的发生。饮食应注意质量、数量、进食时间和速度等。平日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每日保持充足睡眠时间,劳逸结合,脑体结合。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情。
2.中医认为:避免外邪,调和七情。避感外邪,须顺应四时,适其寒温,增强体质。情志过激,可致脏腑功能失调,眼病可由此而生,故勿喜怒忧思过度,勿悲哀太甚,而应保持七情和畅,乐观开朗,使百脉通调,脏腑安和,眼病无由而生。已有眼病或眼外伤后,也应注意七情调和,以免加重病情。
3.讲究卫生、保护视力。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卫生意识,是预防和减少疾病的有效措施。尤其在春夏季节是红眼病的易发季节青少年应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读书姿势端正,距离读物33cm,乘车及卧床时勿看书,照明应适中,阅读1小时左右可闭目休息或远眺片刻。
4.注意安全、防止外伤。眼外伤可致严重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因此,注意安全,防止外伤,也是保护视力的关键性措施。
造成视力衰退的原因各异,如已经发生视力衰退(如近视),应该尽快分析原因并设法纠正,只有找到并排除视力下降的诱因,如环境光线(可以用护眼光度笔来测试)、用眼姿势,才能真正保护视力,这一点对青少年来说要引起特别重视,以避免近视度数不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