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痉挛的新九针之火针治疗

 眼睑痉挛是指两眼不赤不痛,跳动频繁的疾病。可导致眼裂变小、嘴角抽动、颜面歪斜。初期表现为瞬目增加,晚期可出现持续性闭眼、不能直视对话或不能阅读、看电视、驾驶等,甚至出现功能性失明,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本病多发生于成年,女性多于男性,随着我同人口的老龄化,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祖国医学中眼轮匝肌痉挛又称胞轮振动,认为本病可归于“筋惕肉?p”等范畴。《目经大成》称为“目?p”,《审视瑶函》中称“胞轮振跳岂是纯风,气不和顺,血亦欠隆”,指明本病系由气血不和而致。古典医书《证治准绳?七窍门上》指出,本病“乃气分之病,属肝脾二经络牵振之患,人皆呼为风,殊不知血虚而气不顺,非纯风也。针灸治疗该病最早见于唐代的《备急千金要方》。   火针既有针刺作用,又有温热效应,《针灸聚英》认为“大开其孔穴,不塞其门”,有利于祛除邪气,温通经络。   治疗时患者取卧位,选用25或30号一次性针灸针,长度25mm或40mm,酒精灯将针烧红至变白后迅速点刺痉挛局部阿是穴及相应经穴。主穴取太阳、承泣、四白;如兼有口角跳动取地仓、迎香、颧?、下关、颊车等穴。   进针深度约一分许,速进速出不留针。据病情轻重确定取穴数量,一般点刺3~5个穴,隔日针1次。一般初发者1~2次即可减轻,久病者以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一般1个疗程即可明显见效。   对于火针的使用是以娴熟针技为基础的,如果操作不当,有可能引起患者紧张和痛苦,甚至在面部遗留小瘢痕。因此,面部应用火针时要注意:①手法熟练,动作要快,要准,将针烧至变白后速进速出不留针;②针不能太粗,以25或30号一次性毫针为宜,可以代替传统火针针具;③进针不能过深,约小于半寸为宜;④嘱患者对针后形成的微小结痂要任其自愈脱落,勿用手抠,以免损伤皮肤;⑤对特异性瘢痕体质患者或者自身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慎用火针。   提示:针灸的1分不能用厘米来算。针灸针分成0.5寸、1寸、1,5寸、2.0寸、2.5寸、3.0寸。并不是1寸就是0.5寸的1倍,25mm为1寸,40mm为1.5寸,50mm为2寸,60mm为2.5寸,75mm为3寸,1分就是1/10寸,要按针的百分比来算。   本法操作简便,采用常规消毒即可。而且在运用火针的同时,还可根据辨证配合毫针取穴,标本同治。比如神庭、神门、太冲、合谷、足三里、章门,攒竹透阳白穴、承泣透四白穴,申脉和照海穴。留针20min,可巩固疗效。   神庭、神门可以安神镇静,平心理气。肝经的太冲,大肠经的合谷穴,两穴合称“四关穴”,可疏肝理气。阳明多气多血又主宗筋,可疏通经气,调和气血,筋肉得以濡养;同时合谷为循经远道取穴,亦有“头面合谷求”之意;配以肝经太冲,平肝熄风。胃经足三里,脾之募穴章门可健脾疏肝。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地部脾土燥化水湿后同化于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循胃经上行。章门为脾经募穴,为八会穴之脏会,可疏肝健脾,理气散结。并且,治疗此病亦需远近配合取穴:眼周围穴位攒竹、阳白、四白、承泣直达病所,调节眼部经气,舒筋活络,改善眼周围组织的气血运行。理顺、舒缓、平和眼轮匝肌肌紧张、肌痉挛的病证;在远端取穴中,采用阴阳跷脉照海、申脉两穴来治疗眼睑痉挛。跷脉与眼睑在循行过程中发生2次联系,并在此过程中秉承气血,上濡眼睑而司开合,交通一身阴阳之气。照海乃阴中之阳穴。诸穴合用共奏健脾疏肝,熄风止痉之功。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关于举办“全国第七届新九针疗法临床应用技术研修班”的通知

各级有关医疗机构及从业医师:

为了普及推广新九针疗法临床治疗技能,同时交流各地医学临床诊疗先进经验。由医院医院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七届新九针疗法临床应用技术研修班”将定于年7月3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届时将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授课,欢迎贵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参加。

一、疗法介绍:

“新九针”疗法由于历史的原因,源于远古时代的“九针”疗法,逐渐后世医家放弃,导致“九针”中大多针具的流失。为了全面地继承和发展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教授,带领全所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努力,将两千年前就广为临床使用、种类丰富、治疗病种多样的“古九针”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证及研究,于年改制出最初的新九针针具,该针具包括了镵针、铍针、锋钩针、三棱针、火针、梅花针、磁圆梅针、鍉针、圆利针、毫针、长针。结合临床多年的丰富经验,反复探索,研制出了系列“新九针”针具,试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创制了独特的新九针疗法。由于改制后的新九针既保留了其原有的优点,又结合多种现代学说和技术,一经问世,就被国内外针灸界同仁赞誉为“新九针”,这一疗法也便成为“新九针疗法”。“新九针”是师怀堂医师经过50余年的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在《内经》古九针的基础上大胆革新、潜心研制出的九种针具。它虽源于古九针,但在外形、针法及适应范围等都与古九针有较大的区别。

新九针临床应用的治疗范围:

(1)鑱针:皮肤病,慢性胃病,面瘫。

(2)磁圆梅针:肩周炎,静脉曲张,小儿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小儿遗尿症,动脉硬化,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不孕症。

(3)鍉针:慢性咽炎(一次治愈),软组织挫伤,肛肠痔瘘。

(4)锋钩针:肩周炎,筋膜炎(一次性治愈),神经性头疼,腰背肌劳损,腱鞘炎,脑血栓后遗症,顽固性疼痛,胃痉挛,哮喘,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

(5)火针:慢性胃肠炎,结肠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中风后遗症,盆腔炎,痛经,顽固性失眠,网球肘,腰肌劳损,创伤性关节炎,甲状腺囊肿,阳痿,面瘫,末梢神经炎,扁平疣,皮肤结核,牛皮癣。

(6)圆利针治疗:癫痫,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肌肉关节剧痛,腰间盘突出,中风后遗症,肌无力,脑外伤后遗症。

(7)铍针治疗:皮肤良性瘤,体积较大疣,肛肠息肉。

(8)梅花针治疗:顽固性头痛,失眠,中风后遗症,神经性皮炎

(9)三棱针治疗:头痛,高热,急性咽炎,四肢麻木,小儿营养不良。

(10)多种针具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失眠,神经性头痛,抑郁症,慢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瘫,面肌痉挛,腰腿痛,足跟痛,甲状腺疾病,帕金森,耳聋,耳鸣,近视,斜视,视神经萎缩,无痛针灸减肥,美容(祛斑、去皱、美白)等。

新九针疗法施针原则及治疗范围:

(1)辨证施针针分主辅,合理配伍,系统治疗。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针具,以发挥各种不同针具各自的治疗作用的同时,通过不同针具的相互配合而产生的独特的治疗效果。

(2)目前,新九针疗法对种病证具有显著疗效。这一疗法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针灸的治疗范围,填补了针灸治疗方面的某些空白。如磁圆针治疗静脉曲张,火针治疗外阴白斑、疣赘等,开拓了针灸外科、针灸美容等新的领域。

新九针疗法的六大特征:

(1)有效性:医学的发展对某些疾病来说还是治疗乏术,束手无策。新九针疗法的一大特点就是对许多目前尚不明了发病机制的治疗乏术的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如鑱针治疗口腔黏膜白斑;火针治疗痹证、外阴白斑;梅花针治疗脑血管系统疾患;毫针“滞针手法”治疗术后肠粘连等。

(2)安全性:目前,一般的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危害非常的大,物理疗法对人体的副作用及产生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







































擅长白癜风疾病的诊疗
白癜风有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xjianzhan.net/zlff/201806/3469.html